第232章 水镜庄内(2 / 2)

偏那张先浑然不顾场合,大大咧咧踞坐亭外石阶,竟自埋头抠弄起脚丫,一副市井糙汉的恣意模样。

这般情景,令本就对当时粗粝茶饮不甚习惯的吕嬛,更是彻底没了品尝的兴致。

“都督为何不饮?”司马徽捧茶小啜一口,而后放下茶碗,面露好奇之色:“可是庄中茶水不合都督胃口?”

吕嬛看着眼前这碗如同中药的...茶,能有胃口才怪。

据说这里面添加了葱、姜、橘皮、茱萸等调味品,这可不是后世那种清雅怡人的清香,而是一碗混合了苦、涩、辛、咸等多种风味的“浓汤”。

既然茶不好喝,她便单刀直入:“水镜先生,我想和你做一笔买卖。”

“做买卖?怕是要让都督失望了。”司马徽皱着眉头,缓缓摇头:“我平日里,只耕读授课,从不做买卖。”

“先生可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吕嬛唇角微扬,笑意中带着几分深意:“‘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她见司马徽捻须不语,目光深远,便从容续道:“您门下弟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需一方天地施展。刘表孱弱,早已不堪托付;江东重门第,河北轻寒士,皆非明主。曹操虽强,然多行暴虐,屠城之名天下皆知。”

她语锋一转,声音清亮:“放眼当世,能纳贤才、成大事者,唯玄德公与我父亲吕奉先。敢问先生...对此有何见解?”

司马徽轻轻叹息,见她把话说开,便直言道:“刘玄德太过珍惜羽毛,而你父亲则是...片羽不存,如此惨烈对照,实在令我头痛。”

他望着那一潭沉寂的冬水,缓缓道:“玄德公以‘仁德’立身,驰名天下。然成于此,亦困于此。日后大业途中,这‘仁德’二字,恐成枷锁,令他进退失据,难以决断。”

他轻叹一声,声音融进冷风里:“这般君主,心怀苍生,是万民之福;可对谋士而言,却不是好事——只怕要历经呕心沥血,才能帮他收拾残局。”

“至于你父亲...”司马徽将目光移向吕嬛,微笑着问道:“关中的实际掌控者,其实是吕都督吧。”

吕嬛并未否认,点头道:“我父亲只管打仗,其他琐事只能我自己操办了,比如...人才招揽。”

她眸光骤然闪亮:“我此番来襄阳,便是为了搜罗可用之才,若不是庞士元跟了我义父,我连他都想带回关中。”

司马徽闻言,不由莞尔一笑:“都督这是要把我的水镜庄一网打尽啊,先是元直,而后孔明,现在都图谋到士元身上去了。”

吕嬛也觉自己有点...过分,带着几丝歉意道:“先生若有闲暇,可去关中一游,便知如何决断。”

“实不相瞒,”司马徽坦言道:“元直来信邀我去关中一行,已经说了关中的状况,令我颇为神往,奈何吕氏非汉室正统...”

他微微摇头,未尽之语悬于空中,意思却已昭然:良臣择主而事,恕难相从,还请自便。

吕嬛情绪低落,却也能理解司马徽心中的坚持。

若从功能上说,水镜庄更像员工中介所,司马徽则是帮诸侯招工的hR,他的日常工作便是发掘与培训人才,而后根据学生的学识品性举荐给相应的老板。

从水镜庄出去的人,一般就仕于蜀汉,也有少数几人去了曹魏。

司马徽作为一个中间人,把合适的人,推荐给合适的老板,这点对他而言至关重要。

如果把诸葛亮推荐给吕布...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吕布把诸葛亮捅死,便是诸葛亮造反弄死吕布。

这种奇葩组合,但凡带了点脑子的都不会这么干,更何况司马徽这种隐世高人。

即便有了吕嬛这个逆天变数,依旧不会有人相信吕布的品性会变得高尚,这跟相信一个赌徒的誓言没两样。

无奈之下,吕嬛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浑水摸鱼。

“司马先生...”

司马徽:“都督请说。”

吕嬛:“我能过来听课吗?”

司马徽:“本学院不收女生!”

吕嬛:“如果我带五百铁骑过来旁听呢?”

司马徽:“都督果然好学,一个人来就行了,不必如此隆重。”

吕嬛:“我若邀请同窗去家里游玩,不过分吧?”

司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