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蔡琰会貂蝉(2 / 2)

王允训练歌妓的科目之多,手段之严,让蔡琰也是感慨良多,貂蝉可以从中脱颖而出,并非全靠倾城的容貌,有一大半要归功于平日所学。

她见貂蝉推辞得急切,语气里便加重了几分劝诱:

“你先别急着拒我,如今太学里的学生,多是战乱中失了倚靠的孩童,或是农人商贩的子女,他们不求通晓五经奥义,只求能认全账本上的字、算清买卖的账,日后不至于被人欺瞒。你若有闲,偶尔讲些《诗经》里浅显的篇章解闷,这难道不是你力所能及之事?”

貂蝉心尖微微一动。

她原以为祭酒要执掌太学纲纪、应付各方儒士,却不想竟是这般务实。

可转念一想,自己终究是来长安做暗事的,若当了祭酒,日日抛头露面,岂不是自缚手脚?

她刚要再开口,蔡琰却似看穿了她的顾虑,又补了一句。

“你当祭酒,还有一桩好处,便是每有新政令下达,你都会抢先一步知晓,特别是农商税收,常会根据时局变动,你若是行商卖货,当这个祭酒可谓近水楼台。”

她随后又补了一句:“参政,对你而言只有好处。”

更重要的是,世间能让女子参政的地方,只有关中了,也只有遇到吕布这个不靠谱的甩手掌柜,她们才会有这个机会,若是错失良机,那就太可惜了。

这话让貂蝉的心动了大半。

她卖山货本就是幌子,若能借着太学的名头获取情报,倒也算是一条捷径。

可她还有几分犹豫:“我并无执教之名,恐难服众,学院的女夫子,未必肯听我调度。”

“她们会不会服你,你且去看看便知。”蔡琰说着,引着貂蝉往荒园外走。

“昨日我还听杨夫子念叨,说本想给孩子们讲《诗经》,可里头好些字句古奥晦涩,他琢磨着总怕讲不透;

李夫子想教孩子们练书法,又愁没有一套规整的字体范本,教起来总觉得零散。

以你之才,定能迎刃而解,这些夫子感激你还来不及,又怎会不服气?”

两人走到太学的回廊下,恰好见几个女夫子正围着一张破桌,对着一卷残缺的《春秋》发愁。

蔡琰扬声唤道:“诸位且停一停,我给你们引荐个人。”女夫子们抬头看来,见貂蝉立于蔡琰身侧,虽衣着素净,却难掩风姿,都不由得站了起来,款身施礼。

“这位是貂蝉姑娘,六艺之中除射御外皆通,往后若她来当祭酒,诸位有不懂的,尽可向她请教。”

女夫子们闻言,眼中顿时亮了,她们虽是官宦人家出身,但只粗识字词,或许知晓五经大义,但少能系统研读,更别说什么君子六艺了。

杨夫子率先上前,躬身道:“若姑娘肯来,便是我们的福气。”

貂蝉看着眼前殷切的女夫子们,又想起东市那处临街宅院,再想起下属们还在四处寻找落脚之地,心底的犹豫渐渐散了。

在卖货与卖艺之间,她终究选择了...将自己卖出去。

她暗暗自我抚慰:不是本宫主不务正业,实在是她给得太多了...

蔡琰趁热打铁,从袖中取出一枚铜印,递到她面前。

“这是太学的祭酒印,你先拿着。三日之内,你若想通了,便用这印信去东市宅子的管事处交接;若不想,再把印还我便是。”

稍微顿了一下,蔡琰唇角勾起一抹探究的笑意:“我听闻,华山的玉女峰上,乃是明月宫总坛所在,真否?”

貂蝉拿着铜印,一阵怔然,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如此绝密的情报,就这样当众说出来,不太好吧...

蔡琰假装看不见她脸上的错愕之色,微笑着接着说道:

“虽说靠山吃山,但华山的药草总有挖尽的一天,你何不留在长安发展,关中八百里秦川,士农工商随你挑,本长史,绝不埋没明月宫人之才。”

貂蝉顿感手中铜印有点烫手。

她只是过来租房子,没说过要接受招安吧?

如果回去跟姐妹们说...已经帮她们在关中找了份编制,不知会不会挨揍...

蔡琰露着浅笑,眸光定在貂蝉身上,留意着她的一切细微动作。

她心知,貂蝉一定会答应。

若是有犹豫,那定然是给得不够多...

明月宫,乃是王允调用士人集团的巨量资源,倾尽全力打造的暗探组织。

‘里面的人都长得很好看,声音也好听,能歌善舞不说,揍人也很疼,华山很高,摔下来也很惨。’——这是徐庶派出去的暗探亲口述说。

其实不用徐庶提醒,蔡琰也知道,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这样让她们隐入山林,太过暴殄天物。

既然王允杀了她父亲,今天她就将整个明月宫打包带走,这也算得上一报还一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