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17年,又是一个忙碌之年。原本是富贵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吃饭挑三拣四,说话阴阳怪气;可是,成为了劳改犯之后,用不了多少天,个个都是大变样。
司隶、魏郡、陈留郡和广陵郡等地,到处都在植树造林。身穿斑马条纹囚衣的劳改犯,有人已是满手的血泡,有人一边干活一边哭泣。想当初,欺压老百姓的感觉挺爽,现在的感觉很痛苦,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有人因此幡然悔悟了,有人因此更加痛恨校长。
校长不是清平世界的当权者,却被某些人刻骨铭心地痛恨上了。不过呢,无能的痛恨有何用?刘智每天的日子幸福又快乐,丝毫不受别人的影响。
除了植树造林,还得烧砖制瓦、造桥修路、建造飞机场,大队长告诉劳改犯们:“劳动不仅让你们的身体健壮,还能够净化你们的心灵!”
劳改犯们全体点头,内心却是五花八门,有人咒骂他不得好死。
全家被绑到南京城的蔡邕,始终不愿意向校长低头,不想担任官员,也不想成为老师。他的1子2女却是早已融入了清平世界,独子蔡昀成为了老师,长女蔡琰和刘成、次女蔡玬和刘功对上眼了。
清平世界不提倡儒学,学生不知儒学为何物,这是蔡邕生气的主要原因,钟繇的一个电话,却是让他低头了。
钟繇告诉他:“校长不通儒学,却是精通科学,创建了强盛又和谐的清平世界;大汉朝廷提倡儒学,却是腐朽没落了。啥是科学?你懂么?”
内政院让蔡邕前去洛阳担任李儒的助理,主管劳改犯的调配和物资供应。
蔡邕是儒学大家,先后担任了司徒掾属、平阿县长、郎中、议郎、司空祭酒、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还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高阳乡侯。??
如此经历,原本以为自己是一个大才,前去洛阳上任之后,蔡邕发现自己低能得有点过分:不会使用计算器、步话机,不会表格记账法,看不懂图纸,更是不懂数理化,唉……
幸好头脑聪明,蔡邕在半年之内学会了很多。日新月异的司隶,让他惊叹不已。洛阳城得到了整体的保护,成为了旅游城市;原本是荒芜、落后和破旧的乡村,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到处都是新种的树苗,一眼望不到尽头;以工代赈,让司隶的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老百姓的脸上都是笑容。
今年种下的红薯、土豆和玉米,都是大丰收,多得根本吃不完。劳改犯们体会到了自力更生的幸福,于是刺头少了、积极分子越来越多了。
一个老百姓眼含泪花,冲着蔡邕破口大骂:“为何你们不早一点来解救俺们?大汉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老百姓的人命如草芥!”
一贯衣食无忧的蔡邕,不由得老脸通红,无言以对。
人心齐,泰山移,加上清平世界的基建能力,在大雪来临之前,司隶的老百姓全部住上了大院子。
李儒、蔡邕和潘俊等人,前去农村体验生活,家家户户都有火炕、吃不完的粮食,老百姓个个穿上了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