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世界的大年假开始了,民间的志愿者没有假期,奔赴在赈灾救援的第一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良木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
从奉高回到曲周的老肖等人,差点疯了,只见曲周城内一片废墟,家人去了哪里?一个留守人员告诉他们:“你们去南亦城找找看,那里有十几万人。”
南亦城的人民合作社有详细的名单,《曲周幸存者花名册》按照城内、各村分门别类地做了登记和备注,备注的内容就是新住地的名称。
有人哈哈大笑,因为家里人全在、一个人没死;有人嚎啕大哭,因为家里死人了、甚至一个不剩;老肖满脸的泪花,一家人死得只剩下了一个半大的弟弟。
想起了一路上的亲身经历,老肖的心中犹如刀绞一般,在路过魏郡的馆陶和平恩等地之时,亲眼看到了老百姓在易子相食。
大汉朝廷干嘛去了?冀州牧干嘛去了?为何不来赈济灾民?和韩良木曾经的想法一样,老肖想要带人前往馆陶和平恩等地救援。
老肖和300余名老战友,于清平4年12月23日领取了救灾物资之后直奔平恩。
在邺城,新上任不久的冀州牧皇甫嵩,要求各大家族捐粮赈灾,唉……黄巾军在冀州肆虐了半年有余,魏郡也深受其害,农田荒芜,粮食减产了八成以上。
大汉朝廷哪有钱粮赈灾,皇甫嵩只能向各大家族求助,没想到,各大家族都是哭穷,就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
平恩附近的上章村,在一条小丘陵之北,原本有人口1300余人,被冻饿而死了一半人以上,村里每天哭声不断。
村东头的榆树林不见了,在春、夏季被村民们薅光了叶子死了,在冬季被砍了取暖。族长章升望着积雪无边无际的野外,轻轻地摇摇头,脚步踉跄地往前走;今天,村里又死了十余人,死者成为了幸存者的口粮。
小丘陵上面的3个坞堡,雄伟壮观,它们是3个地主之家,里面有很多存粮,几十年也吃不完。黄巾军来了几次,打不下坞堡,却是抢了附近的几个村子。
所谓的3个地主,其实就是本地的世家大族束氏、冯氏和刘氏。经过了几代人的强取豪夺,方圆百里之内的良田尽归他们3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