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时间翻译一万字,对于课业繁重的银珠来说并不轻松,但挤一挤时间,应该可以完成。她想了想,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好的,金编辑,我愿意试试。我会尽力在规定时间内交出尽可能好的译稿。”
“太好了!那我尽快把原文资料和具体的要求给你寄过去。期待你的作品!”金编辑愉快地结束了通话。
放下电话,银珠感到一种充满挑战的兴奋感。科技文献翻译和文学翻译,如同她生活的两面:一面是理性的、严谨的医学世界;另一面是感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天地。而语言,则是连接这两座孤岛的桥梁。能够驾驭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翻译,无疑是对她综合能力的极大锻炼和证明。
就在银珠为新的翻译任务做准备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看来今天是“沟通日”了。她拿起听筒,这次传来的是弟弟明元的声音,但语气不像往常那样雀跃,带着点犹豫和担忧。
“怒那,是我。”
“明元啊,怎么了?听起来没精打采的。”银珠关切地问。
“唉,”明元叹了口气,“就是……家里气氛有点怪怪的。”
“是因为钱的事吗?”银珠立刻联想到了上次与父亲的通话。
“怒那你怎么知道?”明元有些惊讶,随即压低声音说,“就是啊!欧妈不知道又听哪个朋友说什么投资赚钱快,回来就跟阿爸念叨,说稿费放在银行里利息太低,不如拿出来做点生意或者买你说的那个什么…基金?股票?阿爸不同意,说那些风险大,他也不懂,还是写作踏实。两人这两天为这个有点不愉快。欧妈还说阿爸是‘老古板’、‘跟不上时代’……”
银珠的心微微沉了下去。欧妈的浮躁和短视,始终是家庭财务安全的一个隐患。她耐心地对明元说:“明元,阿爸的顾虑是对的。投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盲目跟风很容易亏钱。尤其是现在经济形势看起来不错,但底下可能有我们看不到的风险。记住怒那的话,任何时候,稳健都比激进更重要,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
“嗯,阿爸也是这么说的。他还说,怒那你之前就提醒过他,要像…像大船要有‘压舱石’一样。”明元努力回忆着父亲的话,“可是欧妈听不进去,总觉得能快速赚钱的机会不抓住就亏了。”
“明元,你长大了,家里的事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银珠引导着弟弟,“你要记住,真正的财富积累,很少有一夜暴富的奇迹,更多的是像阿爸写作一样,靠踏实努力和长远规划。也要像怒那读书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当诱惑看起来太大的时候,往往风险也最大。”
“我明白了,怒那。”明元的语气似乎坚定了一些,“我会站在阿爸这边的。我也会劝欧妈冷静点。”
“嗯,明元真棒。不过劝欧妈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别跟她硬顶,要多讲道理。就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已经好多了,阿爸的事业也在上升期,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计。”银珠细心地教导弟弟如何应对。
“好的,怒那,我知道该怎么说了。”明元的声音恢复了活力,“怒那你别担心家里,专心学习!你现在又是家教又是写文章,肯定也很辛苦。”
放下电话,银珠走到窗边,望着华灯初上的城市。家庭的琐碎烦恼,学业的压力,兼职的辛劳,如同一张网,交织在她的生活里。但她并没有感到窒息,反而有一种清晰的掌控感。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收入和视野,与父亲的默契和弟弟的成长是她应对家庭风波的底气,而自身不懈的努力则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
她回到书桌前,摊开金编辑即将寄来的文学翻译资料说明,又看了看旁边那份即将动笔的新小说提纲,以及厚厚的医学笔记。这些看似繁杂的事务,都在她的规划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每一次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知识的拓展、思维的锤炼和价值的创造。这份“额外的收入”,意义远超过金钱本身。
她提笔,在新的一页笔记本上写下:
“短期目标:
1. 高质量完成金教授的文献翻译收尾工作,建立良好信誉。
2. 合理安排时间,着手文学翻译任务,确保按时交付。
3. 持续家教工作,保证稳定现金流。
4. 构思并完成‘青年作家专辑’短篇小说投稿。
中长期展望:
1. 巩固翻译技能,将其发展为一项可持续的、与专业相关的优势兼职。
2. 密切关注经济动向,为下一步投资布局做准备。
3. 稳步推进学业,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春蚕食叶,预示着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成长。银珠知道,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拓宽着生命的边界,积蓄着迎接更大风浪的力量。
(第八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