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九尾银针(2 / 2)

又聊了几句,赵文浩看了看时间:“师父,我得先走了,还要跟我爸妈去买树苗回老家。”

“去吧去吧,路上小心。”莫桂生送他到门口,手搭在门框上,又叮嘱道,“文浩,你昨天学的把脉手法已经有点样子了,回去可以试着给你爷爷把把脉。记住了,摸他的寸关尺,感受脉象的浮沉、强弱、缓急,把不准的地方就多摸几次,慢慢就能品出差别。”

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你爷爷的药要是喝完还没好透,这样不用让他大老远的特意跑一趟,你回来跟我说说他的脉象,是偏浮还是偏沉,是细数还是迟缓,有没有涩滞感。我听你描述清楚了,就能知道他体内的症结在哪,到时候再给方子换几味药,调得更对症些。”

“老人年纪大了,身子骨经不起折腾,调理上得更仔细点,一步一步来,急不得。”莫桂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中医方面悟性高,多琢磨琢磨,诊脉这手艺,练的就是个心细和耐心。”

赵文浩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郑重点头:“我知道了,师父。回去我就试着给爷爷把脉,一定仔细记着脉象的动静,回来跟您细说。”

“这就对了。”莫桂生笑了笑,眼里满是欣慰,“去吧,别让你爸妈等急了。”

赵文浩应了声,又朝莫桂生鞠了一躬算作拜别,提着沉甸甸的药包转身往停车的地方走。

回到家时,赵母已经把早饭摆上了桌,小米粥冒着热气,煎蛋金黄,还有一碟爽口的咸菜。“快吃吧,我和你爸都吃过了。”赵母一边擦手一边说,眼角眉梢带着笑意。

赵文浩刚坐下,就瞥见客厅角落放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走近一看,里面全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旧衣服,大多是他小时候穿的,还有几件赵母织的小毛衣。“妈,这是……”

“哦,这些是给老家孩子找的衣服。”赵母走过来,拍了拍麻袋,“都是洗干净的,没破没烂,村里娃不讲究,穿上暖和。前阵子打电话,你婶子还说村里几个孩子过冬的衣服不够呢,正好带上。”

赵文浩看着那些熟悉的小衣服,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心里暖暖的:“还是妈想得周到。”

“那是,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赵母笑着说,“快吃,吃完了赶紧收拾东西,别耽误赶路。”

吃过早饭,三人一起动手把行李往车上搬。赵母装的糕点、棉衣,赵父准备的给爷爷的护腰,还有那袋旧衣服,加上给小叔带的几样农具,后备箱很快就堆得满满当当。赵文浩把莫桂生给的药包小心地放在副驾驶,生怕被压坏。

一切就绪,赵文浩发动车子,载着父母往农业市场驶去。市场里早已热闹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新鲜的蔬菜带着露水,刚卸车的水果散发着甜香,这个年代菜农都是自己拉着自己种植的蔬菜过来贩卖,虽然蔬菜长得没有前世那么好看,但是鲜活的烟火气非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