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直奔苗木区,一排排树苗整齐地码着,有苹果、梨、桃,还有各种果树苗。赵文浩在摊位前仔细挑选,最终选定了一批核桃树苗和枣树苗。“这两种树耐旱,适合咱们老家的山地,挂果也快,等长大了既能绿化,结的果子还能给村里添点收入。”他跟父母解释道。
赵父蹲下来翻看树苗的根系:“嗯,这苗儿壮实,根须也完整,是好苗子。”
摊主是个实诚人,见他们买得多,主动降了价,还帮忙往车上搬。赵文浩一口气买了五十棵,后备箱塞不下,连后座都堆了大半。“这些够小叔忙一阵子了。”赵文浩拍了拍满车的树苗,心里有自己的盘算——印象山的开发,表面上得先把“种树”的幌子做足,至于真正的目标山泉,得等后续慢慢规划。
赵母看着满车的树苗,忍不住念叨:“买这么多,你小叔怕是要埋怨你给他找活干了。”
“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赵父笑着说,“振兴一直想把山上的荒坡利用起来,这些树苗正好合他心意。”
付了钱,赵文浩又在市场里买了些种子和化肥,才算完事。车子缓缓驶出市场,朝着青城县赵家村的方向开去。
赵文浩知道自己年纪不够拿驾照,这一路开得格外小心。刚出市区没多久,就远远看到两个检查站的岗亭立在路边,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拦车检查。他心里一紧,连忙打方向盘,拐进了旁边一条不起眼的乡间小路。
“绕点路就绕点路,稳妥点好。”赵父看着窗外渐渐荒凉的景致,轻声说道。这条小路坑坑洼洼,车速提不起来,两旁的玉米地长得比人还高,偶尔有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
赵文浩全神贯注地握着方向盘,避开路上的碎石和水洼:“没事爸,慢就慢点,安全第一。”
这一绕,多走了近一个小时。等重新拐回主路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连续开了四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青城县的地界。县城的路比不得市区宽敞,两旁的老房子挤挤挨挨,墙头上还晒着金黄的玉米。
偏巧赶上县城大集,街上人来人往,挑着担子的小贩、推着三轮车的村民、嬉闹的孩子挤在一起,把本就不宽的路堵得水泄不通。赵文浩只能挂着一档,一点一点往前挪,喇叭按得再响,行人也只是慢悠悠地往旁边让让。
“这集赶得,真是热闹。”赵母扒着车窗往外看,眼里满是怀念,“好多年没在这时候来县城了。”
就在这时,一股浓郁的肉香顺着车窗缝隙飘了进来,带着点甜咸交织的独特味道,勾得人胃里直冒酸水。赵母抽了抽鼻子,眼睛一亮:“哎,这不是县城老李家的烧鸡烧肉吗?就是这个味儿!”
她转头看向赵父,语气里带着笑意:“当年我刚嫁到你们赵家庄,结婚第二天你爸就骑着自行车跑了二十多里地,给我买的就是这青城县的烧鸡,说是他们这儿最有名的。那时候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