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夜话惊澜 内心波澜
喧嚣的接风宴席终于散去,亲兵撤去残羹冷炙,奉上清茶。帅府书房内,只剩下赵高翔与黄蜚二人对坐。窗外,海潮声隐隐传来,更显得室内一片静谧,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赵高翔吹了吹茶碗里浮起的叶片,神色恢复了平日的沉静,率先开口:“黄老将军,我这一路回来,除了战事,心中还惦念着两件事,需与您老商议。”
黄蜚正了正身子,花白的眉毛下目光炯炯:“侯爷请讲。”
“其一,便是舟山那位鲁监国。”赵高翔放下茶碗,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我虽在浦城时,便让王柱以‘需听靖朔侯调令’为由,婉拒了其使者直接插手福宁事务,但近来,他们似乎并未死心,联络更为频繁了?”
黄蜚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与些许不屑:“不错。鲁监国麾下那张名振、沈廷扬等人,近月来又派了三拨使者,言辞一次比一次恳切,言必称‘共奉明朔’、‘同舟共济’,实则还是想将侯爷您,连同这福宁基业,纳入他鲁监国的麾下听用。老夫与自炳先生虚与委蛇,只说是侯爷远征在外,一切需待侯爷归来定夺。”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老辣,“依老夫看,鲁监国如今困守舟山,兵微将寡,全赖张名振等人支撑,他是急了,急于寻找外援,尤其是像侯爷您这般兵强马壮的外援。”
赵高翔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共奉明朔?他朱以海是太祖子孙,我赵高翔便不是大明臣子了?只是这‘共奉’,也有个主次之分。他想以监国之名压我,却是打错了算盘。眼下抗清大局为重,不宜与之公然撕破脸皮,但也不能任由其蚕食。老将军日后应对,依旧以‘联合抗清,各守疆域,遥相呼应’为原则,若其再提归并之事,便直言我部体系已成,难以更易,若强行合并,恐生内乱,反为清虏所乘。”
黄蜚抚掌笑道:“侯爷此言,正合老夫之意!软中带硬,既全了大义名分,又守住了根本。老夫知道如何应对了。”
谈完这桩公事,书房内的气氛却并未轻松下来。赵高翔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方才缓缓道:“这第二件事……是关于我与晏珠的婚事。劳烦老将军此前代为牵线,高翔感激不尽。如今我既已回来,此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提到唐晏珠的名字,他冷峻的目光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黄蜚看着赵高翔的神情,心中了然,但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眉头微蹙,显出几分罕见的凝重与犹豫。他几次张口,却又咽了回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碗壁。
赵高翔察觉有异,问道:“老将军,可是有何难处?”
黄蜚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他抬起眼,目光直视赵高翔,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巨石:“侯爷,关于晏珠小姐的身份……老夫犹豫再三,此事关乎重大,不能再瞒你了。晏珠她……她并非普通官宦女子,她的真名,乃是朱晏棠!”
赵高翔端着茶碗的手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但并未打断,只是静静地看着黄蜚,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黄蜚见他如此沉稳,心下稍安,继续低声道:“她……乃是弘光皇帝的亲妹,明朝福忠王的幼女,大明朝的乐安公主!”
尽管有所预感,但亲耳听到这个身份,赵高翔心中仍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万万没想到,那个在苏州城主动投靠、一路相随、聪慧坚韧的女子,竟然有着如此尊贵却又无比危险的身份!弘光帝之妹!这意味着她身上流淌着大明皇室最正统的血脉,是无数遗民心中象征性的旗帜,同时也是清廷必欲除之而后动的目标!
黄蜚看着赵高翔变幻不定的神色,叹了口气:“此事目前仅有老夫一人知晓。当初在苏州,她孤身来投,便是看准了侯爷您抗清之志坚定,能予她庇护。她隐姓埋名,便是不想以此身份招祸,亦不想以此身份挟恩图报,只想作为一个普通的‘唐晏珠’,伴于侯爷左右,为抗清大业尽一份力。老夫……老夫也是在她同意婚事后,她才将此惊天秘密告知于我,嘱我寻机再告知侯爷。”
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赵高翔陷入深思的脸庞。他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信息,需要权衡这桩婚事背后,那远超男女之情、关乎政治格局、甚至可能改变他未来道路的巨大影响。
黄蜚屏息凝神,他知道,自己抛出的这个秘密,将彻底改变眼前这位年轻统帅对那桩婚事的考量,也将为这东南抗清大局,带来难以预料的变数。夜,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