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铁壁与利刃的互换
南平行辕·棋局落子
腊月的寒风裹挟着湿冷,穿透了南平城头的旌旗。靖朔侯行辕内,炭火噼啪,却压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赵高翔的手指缓缓划过舆图上那条从南平蜿蜒向东北,指向松溪、政和,最终连接福宁、温州的虚线。这是他构思许久的生命线,是打破困局的关键。
林锐无声地步入,将一份密报呈上。军情司的消息总是准确而及时:博洛动了。图赖、努山锋指邵武,杜尔德虎视眈眈于福宁方向,一张大网正悄然收紧。
“果然来了。”赵高翔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他抬眼看向肃立一旁的王秀楚、马士英、刘光标等人,“民事安顿,流民垦殖,工坊运转,后方稳固,便托付诸位了。”
王秀楚深深一揖:“侯爷放心,秀楚必竭尽心力,确保后方无虞,粮秣军资,绝无短缺。”马士英、刘光标亦躬身领命,他们深知,前方的厮杀,离不开后方的支撑。
马士英在这里明显没有被当做“首辅”来对待。这个他估计是在鲁监国政权里面磨练过了,现在处理事务、安抚流民倒也尽心尽力。
战略早已定下。赵高翔的目光变得锐利:“传令孙兆奎、张应祥、郭六斤,邵武乃我门户,依山凭水,固守待机。多设壁垒,深沟高垒,挫敌锋芒于城外。切记,一个‘拖’字,便是首功!”他深知,在清军锐气正盛时,避其锋芒,利用复杂地形消耗对方,是最明智的选择。
(郭六斤斩将有功,升为游击将军,也是赵高翔身边的老人了)
“令郑遵谦、张明远,盯死仙霞关!李猛所部为其后盾,确保关内之敌不得出,亦不必强攻坚关,对峙即可。”
最后,他的手指指向政和、松溪的位置:“其余诸将,随我东进!陈子龙参赞军务,李猛为前锋,夏完淳、张鼐随行。此路,必须打通!”
一道道军令如同棋局落子,南平这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赵高翔亲率两万精锐,如同出鞘的利刃,直刺东北。
邵武城下·拖字玄机
邵武城,笼罩在战云之下。清军征南将军图赖率领的大军,携攻克汀州、扫荡闽北的余威,兵临城下。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
孙兆奎站在城头,望着城外连绵的营寨,面色沉静。他身边,是沉稳的张应祥和因战功升职、眼神愈发锐利的郭六斤。
“将军,鞑子派人送来书信。”亲兵呈上一封火漆密信。
图赖的信,言辞直接,充斥着威逼利诱。许诺高官厚禄,金银美女,只要孙兆奎献城归降。
孙兆奎看完,随手递给张应祥,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回复来使,就说……孙某深受国恩,此事关乎名节,需得慎重考虑。”
几天后,图赖再次来信催促。
孙兆奎的回信则显得“犹豫”了许多:“麾下将士,多有顾虑,家眷皆在敌手,还需时日安抚劝说……”
他巧妙地利用“考虑”、“商量”、“安抚”这些词语,将时间一点点拖延下去。与此同时,邵武城外的防御工事在以惊人的速度加固。依托“三山一水”的天然屏障,一道道壕沟被挖掘,一排排拒马被设置,无数暗垒、箭楼隐藏在丘陵林木之间。
郭六斤亲自带人布置陷阱,专为对付清军赖以成名的骑兵。
图赖尝试性地发动了几次进攻,却发现骑兵在崎岖地形和层层障碍前难以展开,步卒则不断遭遇来自隐蔽工事的冷箭和突袭。想要架起红衣大炮轰城,却发现射界不佳,且极易遭到小股部队的骚扰。
邵武,就像一只蜷缩起来的刺猬,让强大的清军无处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