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123章 水路千里与棋局新布

第123章 水路千里与棋局新布(2 / 2)

赵高翔正要下达具体指令,亲兵来报,称有三位使者同时抵达城外,分别来自肇庆永历朝廷、广州绍武朝廷,以及舟山鲁监国处。

南平,某处僻静院落

片刻后,行辕一侧用来接待客人的院落内,气氛微妙。朱大典、王秀楚、马士英等文臣被赵高翔紧急召来,商议应对之策。

三位使者几乎前后脚到来,目的不言而喻——加官进爵,拉拢这支突然在闽北崛起的强大力量。永历帝许诺了“闽浙总督”的实职,绍武帝则给出了“国公”的显赫爵位,鲁监国方面虽底气稍逊,也开出了“兵部尚书兼东南经略”的头衔。

“此乃‘三国来使’啊。”马士英捻着胡须,语气带着一丝惯有的圆滑,“永历乃神宗嫡脉,名分最正;绍武占据广州,得苏观生等拥立,亦不可小觑;鲁监国虽偏安舟山,然在浙东遗臣中仍有影响。如何抉择,关乎侯爷未来名位与大义所在。”

朱大典相对持重,沉吟道:“名分固然重要,然实则更为关键。永历远在肇庆,绍武近在广州,然皆受清军威胁,自身难保,其许诺官职,恐难有实际助益。鲁监国近在咫尺,或可借力,然其麾下派系林立,王之仁将军等已与黄老将军联合,若再奉鲁王,恐生内耗。”

朱大典以前跟的是鲁监国, 虽然也知道鲁监国到底几斤几两。这一段时间以来能客观理性的分析,很是不容易了。

王秀楚则更为直接,他看向赵高翔:“侯爷,恕属下直言,如今这东南局面,南明三主并立,看似尊荣,实则为取祸之源。何不效仿古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对于三方封赏,可暂且虚与委蛇,含糊应下,既不明确拒绝,亦不即刻表态归属。当务之急,是趁着清军主力被广东吸引、暂时无暇全力对我之际,按照孙、张二位将军之策,全力打通连接浙南之生命线,壮大自身!待我根基稳固,兵强马壮之时,何须在意他人封赏?届时,这东南谁主沉浮,尚未可知!”

这一段话。把赵高翔吓的一激灵。王秀楚也太敢说了。

有意思的事情是朱大典和马士英都微微颔首。并没有表现出来吃惊或者不可思议。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根本。估计他们也都忘了自己是大明朝的臣子,最后是哪个皇帝当家到时候再说了。

赵高翔负手而立,望着窗外萧瑟的冬景,心中已有决断。王秀楚的话,深合他意。他不会轻易将自己绑在任何一辆注定倾覆的破车上。他的道路,需要他自己一步步走出来。

“回复三位使者,”赵高翔转身,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就说高翔感念天恩,然目前清虏压境,军务倥偬,实不敢分心受赏。待击退当前之敌,稳固地方后,再行叩谢。厚待使者,每人赠仪程百金,礼送出境。”

“同时赵高翔深受隆武皇帝陛下隆恩。陛下大仇不可不报。待报仇雪恨以后再谈其他”

这是典型的拖延战术,既不得罪,也不承诺。

处理完这突如其来的政治插曲,赵高翔的心思立刻回到了迫在眉睫的军事部署上。

“传令黄蜚、王柱,按张应祥将军之策,水师频繁出击,骚扰福州!”

“孙兆奎、张应祥,着你二人统筹陆路向东北方向进军事宜,务必稳妥,步步为营!”

“令各部加强杉关、分水关等要隘防务,即使抚州等地丢失,邵武等地都要牢固。储备滚木礌石,严防博洛偷袭!同时多派遣探子,探明仙霞关敌人情况”

一系列命令迅速下达。南平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目标明确——打通血脉,连接浙南,夯实根基,以应对未来更大的风浪。

而在遥远的鄱阳湖上,一支承载着数万人生希望的船队,正劈波斩浪,向着闽北,向着他们心目中的“明主”,艰难而又坚定地驶来。两条命运的轨迹,即将在这东南乱局中,交汇于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