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92章 惊变闽关,独木难支

第92章 惊变闽关,独木难支(1 / 2)

第九十二章 惊变闽关,独木难支

记忆,有时并非甘醇的美酒,而是反复撕扯伤口的盐。许多年后,当赵高翔再度回首那个在衢江船舱中接到噩耗的下午,仍能清晰地记起那股瞬间攫住心脏的冰冷,以及随之而来的、几乎要将人吞噬的无力感。

他终究没能改变什么。

纵然他在江西广信整军经武,纵然他在金华城下血战突围,纵然他斩了田雄,收了溃兵,联络了大顺残部,看似在浙赣边陲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地。但当那个来自福建的、染着不知是谁人鲜血的密报传来时,一切的努力,仿佛都成了狂风巨浪中一叶扁舟的徒劳挣扎。

郑芝龙,还是投降了。

这个消息,像一把淬了冰的匕首,精准地刺入了南明本就孱弱不堪的躯体,也刺穿了赵高翔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数月之前,飘向那片他势力尚未能及,却始终密切关注着的东南沿海。记忆的画卷缓缓展开,那是清军铁蹄踏破浙东之后,顺势南下的必然图谋……

清军占据浙东,鲁监国朱以海仓皇逃往舟山群岛,那个与他争夺正统的浙东政权,已然名存实亡,只剩下海上的几点孤帆残影。征南大将军博洛的目光,几乎没有任何停留,便投向了更南方的福建——隆武朝廷的心脏所在。

早在今年(1646年)三月,历史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清廷派出的招抚使者黄熙允,其心腹苏忠贵便已秘密抵达了福建,见到了那位手握水师、掌控着隆武朝廷钱袋子的平国公郑芝龙。一番密谈,苏忠贵敏锐地“察觉他有归附清朝的诚意”。一颗背叛的种子,在那时便已埋下。

待到六月初,清军主力渡过钱塘江,浙东大局已定,博洛更是加紧了招降的步伐。他再次派遣苏忠贵,“携带敕书送给郑芝龙”。那不再是试探,而是带着价码和压力的正式招揽。

而郑芝龙,这个纵横海上半生的枭雄,在家族利益与所谓“忠君爱国”之间,早已做出了他的抉择。他既已决心降清,便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操作。他秘密下令给驻守闽浙边界天险——仙霞关的守将武毅伯施福(又名施天福),命其放弃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主动后撤!

这还不够。为了给自己擅离职守、奔赴“新主”寻找一个完美的借口,他竟上书隆武帝,谎称有海盗大规模进犯他的老家安平(今福建南安安海镇)。奏疏中言辞“恳切”:“仙霞关、杉关、分水关的军饷靠我供应,我的饷银取自海上;海上有海盗,我就无家可归,必须亲自回去救援。”

他将自己与福建防务捆绑在一起,仿佛他一旦离开,前线军饷立断,而海盗则会端了他的老巢,让他失去根基。这看似合情合理的逻辑,包裹着的却是最恶毒的背叛。

犹记得当时,隆武帝朱聿键虽感不安,却仍存有一丝幻想,派内使携带他的亲笔敕令去挽留郑芝龙,那敕令上的话语,如今想来是何等的悲凉与讽刺:“先生稍等片刻,我与先生一同出发。”

一位皇帝,竟欲与臣子“一同”去“救援”臣子的家乡,这是何等的倚重,又是何等的无奈!然而,郑芝龙对此置之不理。他悍然擅自带领军队返回安平,将皇帝、朝廷,以及福建的北大门,彻底抛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