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兰溪转进,金华血泪
天色微明,晨曦驱散不了弥漫在金华北郊的血腥与焦糊气。赵高翔率领的主力已成功脱离战场,正沿着通往兰溪的官道及附近小路,进行一场争分夺秒的战略转移。
队伍庞大,绵延数里。先锋官夏完淳,率领三千精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同时派出大量斥候,警惕地侦查前方一切可疑动静,为这支承载着抗清火种与无数生灵的队伍扫清障碍。
中军是队伍的核心,也是最为臃肿、行进速度最受制约的部分。这里不仅有王秀楚、陈子龙等文官谋士,有郑遵谦、朱大典等家属女眷,更有大量自愿跟随的工匠、军属以及不愿留在金华等待清军屠刀的百姓。辎重车辆、驮马、扶老携幼的人群,使得队伍的行进速度无法快起来。孩童的啼哭、老人的喘息、车轮的吱嘎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乱世流离的悲壮图景。人数合计,已逾两万。
陈子龙 王秀楚 朱大典等尽力的维护着秩序。
赵高翔与张鼐,则亲自率领最为悍勇的断后部队,其中包含周猛的特战队以及部分“知耻军”精锐,紧紧缀在大队人马之后。他们时刻关注着金华方向,防备勒克德浑可能派出的追兵。张鼐沉默寡言,但目光锐利如鹰,昨夜阵斩清兵无数的长枪依旧紧握在手,枪缨上的暗红血迹已然凝固。
赵高翔则不断回首,望向金华城的方向,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虑。他成功带出了军队主力,但城中未能随行的百姓,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
就在这转移的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小队异常活跃。他们由王秀楚麾下的文书、军中识字的士卒以及部分热血青年学子组成,被称为“执法宣传队”。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维持行军秩序,更要在这条洒满血泪的转进路上,播撒抵抗的种子,凝聚不屈的人心。
道路两旁,粗大的树干上,被剥去树皮的白色木质表面,用焦炭写上了醒目的大字:
“誓死不做鞑子奴!”
残破的土墙、路边的巨石,乃至被遗弃的车辆上,也随处可见类似的标语:
“生是汉家人,死是汉家鬼!”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宣传队的成员们,一边快步跟随队伍,一边用沙哑的嗓音向着沿途遇到的、以及队伍中那些面带惶惑的百姓宣讲:
“乡亲们!鞑子凶残,视我汉民如猪狗!扬州十日,血流成河!嘉定三屠,鸡犬不留!若留下,唯有任人宰割!”
“跟上靖朔侯!只有跟着侯爷,才有活路,才能保住咱汉家的衣冠,才能不做那亡国奴!”
这些简洁直白、饱含血泪的标语与呼喊,如同投入干涸心田的星火,迅速点燃了人们心中对清军的恐惧与对生存的渴望,更唤起了潜藏的民族气节。许多原本因离乡背井而步履蹒跚的百姓,看到这些标语,听到这些呼喊,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一种悲壮而团结的气氛,在这支庞大的流亡队伍中弥漫开来。
这是赵高翔军队所到之处的必修课!
…………
金华城内,此刻已是一片地狱景象。
勒克德浑终于接到了确切的战报。当他得知赵高翔主力竟是从他重兵布防的北门破围而出,并且阵斩了大将田雄,自己却被南门那支偏师牢牢吸引,白白浪费了全歼敌军主力的最佳战机时,一股难以遏制的暴怒直冲顶门!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田雄无能!探马无能!本贝勒……本贝勒……”他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一把掀翻了面前的帅案,文书、令箭散落一地。帐内诸将噤若寒蝉,无人敢在此刻触其霉头。
奇耻大辱!这简直是军事生涯中难以抹去的污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博洛大将军那失望乃至训斥的眼神,看到了朝中政敌借此攻讦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