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南门鏖战,血路转龙游
当赵高翔在北门以田雄之血祭旗,主力破围而出之时,金华城南的战场,却已化为一座沸腾的血肉熔炉。
李猛、张明远、郑遵谦三人,率领着近万兵马,执行着最为艰险的“诱饵”任务。他们刚出南门不久,尚未完全展开行军阵列,四周黑暗的旷野与丘陵间,便骤然亮起了无数火把,如同繁星坠地,瞬间将他们的队伍照得无所遁形!
“咚!咚!咚!”
沉郁而极具压迫感的牛皮战鼓声从四面八方响起。紧接着,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马蹄声与脚步声,伴随着满洲语的呼啸与汉军旗的呐喊,无数清兵从预设的伏击阵地中杀出,如同张开已久的巨网,猛地收拢!
“结圆阵!快!长枪在外,弓手在内!”李猛目眦欲裂,嘶声大吼。他虽性情悍勇,却也知此刻绝非逞匹夫之勇之时。这支队伍成分复杂,有他的老部下,有张明远统领的“知耻军”精锐,更有郑遵谦带来的、原属鲁监国体系、军心未完全稳固的浙兵。若被敌军骑兵一冲即散,万事皆休。
张明远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却用实际行动响应。他麾下的“知耻军”将士动作最快,迅速在外围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枪林,这些背负着“前耻”的战士,眼神中透着一股亡命的狠厉,仿佛要用敌人的鲜血才能洗刷过往。
郑遵谦亦拔出佩剑,对着有些慌乱的旧部高呼:“浙中的儿郎们!休要慌乱,随李将军、张将军结阵抗敌!赵侯爷不会抛弃我等!”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浙东口音,在这危难时刻,起到了稳定部分军心的作用。
然而,清军的攻势远超他们想象的猛烈。勒克德浑既然认定这是赵高翔的主力,便毫无保留,投入了麾下最精锐的满洲正红旗甲兵与蒙古骑兵,辅以大量的汉军旗步卒,誓要将这支“明军主力”一口吃掉。
“轰!”
蒙古骑兵的第一波冲击,如同铁锤般砸在刚刚成型的明军圆阵上。战马的嘶鸣、长枪刺入肉体的闷响、骑士坠地的惨叫瞬间响成一片。明军圆阵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最外围的士兵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倒下,但后续的士兵立刻面无表情地补上缺口,用血肉之躯死死顶住了这雷霆万钧的一击。
“放箭!”阵内,各级军官声嘶力竭地命令着。普通的明军步弓射程和威力远不及复合弓,箭矢落在清军重甲上,往往只能溅起几点火星,便被弹开,但对无甲或轻甲的敌人仍有不小威胁。箭雨零星地落下,稍稍阻滞了后续清军步卒的冲击。
勒克德浑立马于一处高坡之上,冷漠地注视着下方的绞杀战场。他看到明军圆阵在绝对优势兵力的猛攻下虽摇摇欲坠,却依旧坚韧,不禁微微颔首:“赵高翔麾下,倒是颇有些硬骨头。”随即,他挥手下令,“步卒压上,四面合围,弓手持续抛射,耗其兵力!本贝勒倒要看看,他们能撑到几时!”
更多的清军步卒如同蚁附般涌上,从四面八方挤压着明军的生存空间。天空中,清军的轻箭、重箭如同飞蝗般不断落入明军阵中,尽管有盾牌遮挡,但依旧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圆阵在不断地缩小,每缩小一圈,都意味着更多的伤亡。
“李将军!如此下去不是办法!敌军兵力远超我等,固守待毙,唯有全军覆没!”郑遵谦脸上溅满了不知是自己是敌人的血,冲到李猛身边吼道。他带来的浙兵损失尤为惨重,阵型已显溃散之象。
李猛一刀劈翻一个试图突破枪阵的清军甲兵,喘着粗气,环顾四周。火光映照下,到处都是厮杀的人影,清军的包围圈厚实得令人绝望。他知道,郑遵谦说得对。侯爷给他们的任务是诱敌与牵制,而非死战于此。
“他娘的!勒克德浑这老小子,还真把咱当主力了!”李猛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不能硬拼了!转向!向东南方向的山区突围!”
那是事先约定的第二套方案,若无法按原计划向南迂回,则转向东南山区,利用复杂地形摆脱敌军,再设法向预定的汇合点龙游方向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