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血账悲欣录 暗流涌动时
硝烟散尽,残月如钩。金华城内弥漫着浓重得化不开的血腥与药石混合的气味,压过了夏夜的微风。初步的统计结果被呈送到了赵高翔面前,数字触目惊心:一日血战,阵亡一千三百余人,重伤失去战斗力者逾一千三百,轻伤尚可坚持者不计,总减员高达两千六百多人!
而取得的战果是,确认毙伤满洲八旗兵约八百,绿营兵一千六百余,这还未算上无法精确统计的数目。
守城的比攻城的伤亡还大。这真是尴尬.......
也能看出来清军的火器何等的厉害
捧着这份沉甸甸的血账,赵高翔心头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曾经鲜活的生命,都是他根基的一部分。实力,还是太弱了。若是兵力相当,若是装备更好……他攥紧了拳头。
然而,他很快压下悲恸,目光变得坚定。此战,能面对勒克德浑亲自统领的清军主力,在野战中硬撼其最精锐的八旗兵,并造成对方如此惨重的伤亡,尤其是那八百满洲兵,这在整个南明战场上,都堪称一次难得的硬仗和胜仗!这证明了他的军队,他的战法,是有效的!
“传令!”赵高翔声音沙哑却清晰,“王秀楚、刘光标,立刻会同各营书记官,依据战前定下的赏格,统计战功,核实一个,赏赐一个!无论是金银、布匹、晋升,绝不拖延!阵亡将士,登记造册,厚加抚恤!有功者,即刻张榜公布,激励全军!”
命令迅速执行。很快,一批批银钱、物资被发放到有功将士手中,阵亡名单和立功名单也被张贴出来。这及时而公正的奖赏,极大地安抚了军心,提振了经历了惨烈大战后士卒们的士气。
在清点缴获时,赵高翔特意仔细查看了那些从八旗兵尸体上剥下的铠甲。这些铠甲制作精良,铁叶厚实,内衬坚韧,尤其是白甲兵的双层重甲,其防护力令人咋舌。己方的刀剑、甚至部分破甲箭,都难以有效穿透。
“怪不得如此难啃……”赵高翔抚摸着冰冷的甲片,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仅靠勇猛和纪律还不够,必须有更锋利的矛,才能破开更坚硬的盾。嵛山岛那边,‘自生火铳’和轻型野战炮的研发,必须再快一些!” 此战的收获,不仅仅是武器,更是对未来武器研发方向的明确警示和迫切需求。
清军大营,气氛同样凝重。勒克德浑看着己方的伤亡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八百八旗兵的损失,像一把刀子扎在他心上。这远比他预想的要高得多!
“不能再这么打了!”勒克德浑在心中咆哮。他复盘着白天的战斗,“赵高翔……果然名不虚传。其军韧性之强,远超寻常明军。我军优势在于野战、在于火炮、在于骑兵冲击。今日之战,过于执着于一点突破,缺口虽开,却不够宽阔,导致我骑兵和大队人马无法展开,优势兵力挤作一团,反成了对方弓弩和长枪的活靶子!”
他意识到,面对这样组织严密、意志坚定的守军,传统的蚁附攻城和重点突破战术代价太大。他需要更宽阔的进攻正面,需要更多的火炮持续轰击,制造多处缺口或直接轰塌更长段的城墙,让守军防不胜防,才能充分发挥己方的兵力优势和火力优势。
“赵高翔主力在此,浙江战事恐生变数……”勒克德浑思忖着,“必须尽快增兵,调集更多火炮,尤其是那些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还要催促李成栋部速来汇合!”
他立刻唤来文书,亲自口述,向坐镇杭州的博洛撰写军情汇报。在信中,他如实禀报了遭遇赵高翔主力以及初战受挫、伤亡颇重的情况,着重强调了赵高翔部战力强悍、不同于寻常明军,并恳请博洛速调援军,尤其是重型火炮,以改变目前这种不利的攻坚态势。
夜色中,化名张成的张鼐没有休息,他主动带着几名手下,协助守军清理战场,安抚伤员。这一日的所见所闻,在他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赵高翔军的纪律,他早已见识。但今日在尸山血海中,这纪律化为了可怕的韧性。主帅亲临险境,与士卒同生共死;赏罚分明,立即兑现,毫不拖泥带水;更令他动容的是,他亲眼看到赵高翔如何对待张明远及其麾下的“知耻军”。
那些脑后还留着辫子痕迹的降兵,在今日战斗中异常勇猛,伤亡也极为惨重。赵高翔在巡视伤兵营时,走到张明远和一个重伤的“知耻军”士兵面前,亲自俯身查看伤势,温言鼓励,承诺绝不会抛弃任何一名弟兄。那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挣扎着想爬起来行礼。而战后论功行赏,张明远部因作战英勇,获得的赏赐与李猛、夏完淳等嫡系部队一模一样,毫无差别!
“一视同仁……”张鼐喃喃自语。这让他不禁想起了早年跟随闯王李自成转战南北的岁月。那时的闯军,也曾上下齐心,官兵一体,为了一个“均田免赋”的朴素理想而奋战,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可惜,后来……内斗、腐化、猜忌,让一切都变了味。
而眼前这个赵高翔,似乎兼具了闯王初起时的某些气魄与一种更沉稳、更远大的格局。他严明的军纪保障了战斗力,他公正的赏罚凝聚了人心,他对待降卒的态度展现了他的胸襟,而他面对强敌毫不退缩、甚至能战而胜之的能力,更证明了他的潜力。
“或许……这才是值得托付的明主?才是能真正带领兄弟们在这乱世杀出一条血路,甚至……驱除鞑虏的希望所在?”张鼐的心中,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