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73章 鹰潭初晤 并辔观风

第73章 鹰潭初晤 并辔观风(2 / 2)

无论身处何地,这支队伍都展现出极高的纪律性。埋锅造饭,不扰民宅;借用器物,照价赔偿;离开之前,必定将驻地打扫干净。那些写在旗帜上、刻在军规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这支队伍的日常行止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田见明等人冷眼旁观,见到的不是刻意表演,而是融入骨髓的习惯,心中暗自点头。

一路上,赵高翔依旧保持着他的老习惯,并未因有客人在而有所改变。他时常策马在队伍中穿梭,与普通的亲兵卫士谈笑风生。

“曹杰英!”他指着一名刚刚在路边一箭射中野兔的年轻士兵,“你小子箭术见长啊!刚才那手‘动中射’有点意思,再练几年,说不定能跟马忠将军掰掰腕子!”

那名叫曹杰英的士兵挠头憨笑,脸上满是激动:“侯爷,俺哪敢跟马将军比,就是手痒试试……”

“陈狗子!”他又转向另一个正在溪边灌水囊的黝黑汉子,“还是你小子鼻子灵,这荒山野岭的,就你能找到活水源头!咱们这五百多号人喝水,可都指着你呢!”

陈狗子嘿嘿一笑,露出满口白牙:“侯爷,俺打小在山里跑,就这点本事!”

“还有要注意,一定要要把水烧开再喝”

“得咧”

这些对话自然随意,毫无做作之感。赵高翔能叫出许多普通士兵的名字,了解他们的特长甚至些许趣事。五百亲卫,他竟大半都能认得。这一幕,让田见明带来的使团成员们看得暗自吃惊,继而心生佩服。主帅能与最基层的士兵如此亲近,若非平日真心以待,绝难伪装到如此地步。这支军队的凝聚力,由此可见一斑。

使者们在默默考察着赵高翔和他的一切,赵高翔同样在细致地观察着这二十一名闯军老卒。他们扎营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用餐时不争不抢,自有章法;与赵高翔的亲兵共享干粮、篝火时,也是彬彬有礼,既不卑怯,也不倨傲,保持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与距离感。

尤其是那个化名“张成”的年轻副手,赵高翔越是观察,心中越是欣赏。此人不仅眼神锐利,气度沉凝,在言谈举止间,偶尔会流露出一种超越其表面年龄和身份的格局与见识。

一日傍晚,队伍在一处背风的山坡下宿营。篝火旁,赵高翔拿着一块烤热的饼子,很自然地坐到“张成”身边,将另一块递给他。

“张兄弟,这一路辛苦。看兄弟举止气度,在义军中,所任何职啊?”赵高翔状似随意地问道,咬了一口饼子。

“张成”接过饼子,动作不疾不徐,微微欠身,语气谦逊:“回侯爷话,不过是田将军身边一听用的小卒,跑跑腿,传传话,当不得什么职司。”他回答得滴水不漏,神色平静。

赵高翔笑了笑,也不深究,转而感慨道:“小卒?我观兄弟绝非池中之物。这乱世啊,英雄每多起于草莽,何必妄自菲薄。就像我身边这些兄弟,”他指了指周围正在用餐、擦拭武器的亲兵,“哪个不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重要的是心中那口气,那股不甘人后、欲在这乱世做一番事业的志气!”

他看向“张成”,目光真诚:“说实话,我很佩服你们。当年闯王麾下,能人辈出,纵横北地,虽最终功败垂成,然其气魄,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诸位兄弟能在那般艰难处境下,依旧保持建制,心存抗清之念,便是好汉子!比那些只知道盘剥百姓、闻风而逃的官军,强了何止百倍!”

这番话,既有对“张成”个人的赏识,也有对其背后整个大顺军系统的尊重与理解,更是将彼此放到了“欲做一番事业”的同一层面。“张成”听着,平静的眼眸中终于泛起一丝波澜,他沉默片刻,才低声道:“侯爷过誉了。我等……也不过是求存,求一个心安罢了。”

“求存,求心安,说得好!”赵高翔抚掌,“但大丈夫立于世,岂能只求独善其身?当今天下,何处能真正心安?唯有驱除鞑虏,复我华夏,方能真正求得一方净土,让万千百姓心安!这,便是你我武人,当下最大的志业!”

“张成”抬起头,望着跳跃的篝火,火光映照在他年轻却坚毅的脸上,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追忆,有不甘,更有一种被点燃的火焰。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对着赵高翔,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次简短的对话,气氛融洽,彼此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赵高翔心中更加确定,这个“张成”绝非凡俗,若能得其真心,对于未来联合乃至整合大顺军余部,或许将起到意想不到的关键作用。而“张成”心中,赵高翔的形象也愈发清晰、高大起来——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官军首领,既有枭雄之姿,又怀仁恕之心,更难得目光远大、善于笼络人心的雄主。

夜色渐深,营火点点。两支原本陌生、甚至带着些许戒备的队伍,在这匆匆的赶路与短暂的交流中,悄然拉近了距离。前方,广信在望,更宏大的舞台与更严峻的考验,正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