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鲁使游说遭严拒 郑彩遁走陷孤臣
广信府衙,如今已颇具侯府威仪。赵高翔正与王秀楚、姜曰广、周损等人商议屯垦与赋税章程,忽闻亲兵来报,言鲁监国朝廷遣使至,已至城外。
“鲁监国使者?”赵高翔与王秀楚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讶异与了然。如今他赵高翔坐拥赣北,兵锋正盛,俨然成为东南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各方势力前来拉拢,也在意料之中。
“来者何人?”赵高翔沉声问道。
“回侯爷,自称左军都督裘兆锦、行人林必达。”
赵高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早已通过吴志奎和林锐的渠道得知,此二人先至福州,欲以高官厚禄游说郑芝龙,碰了钉子,这才转道来了自己这里。看来,鲁监国这是广撒网,意图挖隆武皇帝的墙角。
“有请。”赵高翔整了整衣冠,端坐主位,王秀楚、姜曰广、周损等人分坐两侧,摆开了正式接见的架势。
不多时,裘兆锦与林必达昂然而入。裘兆锦武人打扮,神色间带着几分倨傲;林必达则是文官模样,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二人行礼毕,便由能言善辩的林必达开口。
林必达先是大肆赞扬了一番赵高翔的赫赫战功,称其“力挽狂澜,功在社稷”,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靖朔侯爷雄才大略,威震东南,然屈居侯爵,实乃大材小用。我监国殿下求贤若渴,思慕将军久矣!特遣我等前来,愿以国公之爵,总督江西、浙江、南直隶军务,邀侯爷共襄盛举,同扶明室!届时,侯爷位极人臣,旌旗所指,江南莫不景从,岂不远胜于此间?”
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顿时一凝。国公之爵,位在侯爵之上,总督三省军务,权柄不可谓不重。裘兆锦在一旁补充道:“监国殿下乃太祖血脉,正统所在,将军若肯归附,必得重用,他日克复南京,祭拜孝陵,将军便是首功之臣!”
端坐一旁的姜曰广与周损,闻言脸上已显怒容。周损更是忍不住冷哼一声。广信被围,血战二十余日,危在旦夕之时,他们曾多次派人向近在咫尺的金华等地鲁监国兵马求援,却屡遭拒绝,坐视孤城血战。此事,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每一位广信守军心中。如今见对方竟然还有脸来此高官厚禄地拉拢,心中那份隔阂与不满几乎要溢于言表。
赵高翔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他面色沉静,待林必达说完,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二位使者,此言差矣。”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裘、林二人,最终望向南方福州方向,朗声道:
“本侯深受隆武陛下皇恩,委以封疆重任,授以节钺,开府建牙,信任有加。陛下承继大统,乃天下公认之君父,名分早定,纲常所在!高翔虽不才,亦知忠义二字如何书写,岂能因区区爵禄,便行背主求荣、朝秦暮楚之事?”
他语气转厉:“当日本侯麾下孙兆奎将军率偏师牵制虏酋,广信危如累卵,姜公、周将军与全城军民浴血坚守,盼王师如盼云霓!尔等近在浙东,可曾发一兵一卒来援?如今见我军侥幸得胜,便来此许以空爵,欲行分化瓦解之事,此岂是同心抗虏之道?岂是对待忠勇将士之理?!”
这一番话,义正词严,既表明了对隆武帝的绝对忠诚,又狠狠戳中了鲁监国方面见死不救的痛处,更是站在了抗清大义的制高点上。
裘兆锦脸色一阵青白,林必达的笑容也僵在脸上,还想再分辩:“侯爷,此事容有误会,当时我军亦被清军牵制,实在……”
“不必多言!”赵高翔断然挥手打断,“本侯心意已决。尔等回去禀告监国,如今虏氛未靖,神州陆沉,正需我等大明臣工摒弃前嫌,同心戮力,共御外侮!若监国真有心抗清,当与隆武陛下摒弃纷争,一致对外,而非在此徒耗心力,行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送客!”
他毫不客气地下达了逐客令。裘兆锦、林必达见赵高翔态度坚决,毫无转圜余地,只得悻悻然行礼告退。
待使者离去,姜曰广激动地站起身,对着赵高翔深深一揖:“侯爷今日之言,掷地有声,大义凛然!真乃国之柱石!老夫佩服!”周损也由衷赞道:“侯爷忠贞不贰,拒贼利诱,实为我等楷模!”
赵高翔谦逊回礼,随即对王秀楚道:“秀楚先生,立刻代我起草奏章,将今日鲁监国遣使诱以公爵之事,原原本本奏明陛下,表明高翔绝无二心!另,”他沉吟片刻,补充道,“在密奏中提醒陛下,此二人先至福建,游说郑芝龙未果方来我处。恐其贼心不死,还会在福建方面继续活动,请陛下切切留意,早做防范。”
王秀楚领命,立刻前去办理。
而后续事态的发展,果然如赵高翔所料,甚至更为激烈。
就在裘、林二人离开广信后,约在隆武二年四月,他们抵达了福京(福州),再次尝试“用公爵爵位拉拢郑芝龙兄弟”。此事被隆武帝朱聿键侦知,龙颜大怒,认为鲁监国此举是公然挑衅其权威,分裂朝廷,当即下令将裘兆锦、林必达囚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