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53章 锐卒锋芒破营探 双刃出鞘指广信

第53章 锐卒锋芒破营探 双刃出鞘指广信(2 / 2)

大军,已兵分两路,如同出鞘的双刃,直刺广信。

信江之上,舟师扬威

翁之琪站在楼船舰首,看着麾下大小船只溯流而上,帆影蔽日,士气高昂。攻克弋阳的顺利和军纪的严明,让这支新建水师更多了几分锐气与自信。探马来报,前方便是铅山县县城,有清军绿营驻守。

副将请示:“将军,是否攻城?拿下铅(yan)山,可确保水路畅通无阻。”

翁之琪沉吟片刻,摇了摇头,目光越过铅山县城,望向更西方的水天交界处:“将军(赵高翔)方略,在于速救广信,不在攻城略地。铅山小城,守军惊惧,若攻城,反耽搁时辰。传令下去,船队保持阵型,绕过铅山,继续西进!”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是,不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把所有能敲的鼓、能吹的号都给我用上,旌旗再打高一些!派出小船靠近两岸,让嗓门大的士卒齐声喊话!”

很快,信江两岸出现了奇景:庞大的明军船队浩浩荡荡而过,对近在咫尺的铅山县城视若无睹,但震天的战鼓号角声和士卒们有节奏的呐喊声,却如同惊雷般滚过大地:

“大明靖朔伯赵公提督大军至矣!”

“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弃暗投明,共抗暴清!”

“王师此去,解广信之围,复我汉家山河!”

“城上的弟兄们听着!我等乃大明靖朔伯赵提督麾下王师!提督仁德,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赵将军有令,王师所至,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绝不扰民!”

“鞑子无道,剃发易服,视我汉人如猪狗!是汉家儿郎,当拿起刀枪,共抗暴虏,恢复华夏衣冠!”

“弃暗投明者,欢迎!助纣为虐者,必诛!”

接着再发射一阵箭,还是老三样的,只是少了后续一部分,因为翁子琪他们并不打算攻城。赵高翔交代了 等营救了广信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铅山城头的清军守备吓得面如土色,紧闭城门,严令士卒不得出击,眼睁睁看着明军水师扬长而去,心中唯有祈祷这支煞神般的军队千万别回头。

而沿江的百姓、渔夫,则纷纷驻足观望,窃窃私语,“赵高翔”、“靖朔伯”的名号随着江风迅速传播开去。

翁之琪这一手“秀而不打,攻心为上”,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铅山守军本就士气低落,见官军势大却不强攻,反而宣扬仁德,抵抗之心顿时消弭大半。

城内百姓更是暗中议论,期盼王师早日入城。翁之琪见威慑与宣传的目的已达到,便留下少量船只监视,主力水师竟绕过铅山,继续溯江而上,将赵高翔的威名与仁德之名,如同播种般洒向更深远的内陆。

大军行动迅捷,士气高昂。

张明远紧随在赵高翔身侧,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主将从容调度、麾下将士令行禁止的模样,再回想起弋阳城头那颗滚落的人头,心中仅存的一点异样心思也彻底化作了敬畏与叹服。这支军队,已然有了强军的骨架和气魄。

部队行进途中,不断有侦骑回报横峰县的动向。

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弋阳易手、守将授首的消息,比赵高翔的大军更早传到了横峰。那些从弋阳逃出的溃兵,将赵都铁血军法的恐怖和官军势不可挡的威势渲染得淋漓尽致。横峰县内本就人心惶惶,守城的绿营兵和衙役闻讯更是魂飞魄散。

恰在此时,横峰县内一些早有反清之心的义士,见时机成熟,竟趁机发动了起义!他们有的原是隐匿乡间的明军低级军官,有的是不堪压迫的乡土大族,纷纷带领家丁、乡民,攻占了县衙一角,与惊惶失措的守军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起义的消息如同火星落入干柴,瞬间点燃了全县。守军本无斗志,见城内大乱,又听闻赵高翔大军将至,竟有大半一哄而散,余下的也纷纷放下了武器。

当赵高翔的先头部队抵达横峰城下时,看到的竟是城门洞开,城内义士首领带着一些乡绅耆老,战战兢兢又满怀期盼地捧着横峰县印信和户籍册,跪在道旁迎接!

“恭迎靖朔伯王师!我等已驱逐虏吏,克复横峰,特来献城!”

赵高翔骑在马上,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亦是感慨。他深知,这“兵不血刃”的背后,是弋阳整军立威的震慑,是翁之琪水师宣传攻心的成效,更是此地百姓心中积压已久抗清怒火的爆发。

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亲手扶起为首的义士,朗声道:“诸位义士深明大义,挺身反正,功在桑梓!高翔代朝廷,谢过诸位!从今日起,横峰重归大明!一切暂依旧章,望诸位协助安民,共抗虏寇!”

兵不血刃拿下横峰,使得赵高翔的兵锋直接威胁到了清军在广信府的核心区域。他与被困在上饶城内的姜曰广、周损等义军,已然遥相呼应,形成夹击之势。赣东北的抗清棋局,因赵高翔这支奇兵的迅猛穿插和有效的政治宣传,瞬间活络了起来。

消息传开,周边州县震动,更多的暗流开始涌动。西北方向的上饶,知道决定广信命运的关键一战,即将到来。

赵高翔站在横峰县衙临时改为的中军大堂内,目光扫过壁上粗略绘制的赣东北地图,心中对自己的家底进行着清晰的盘算。自福州北上以来,短短时日,他麾下的力量已如滚雪球般壮大,虽成分复杂,但核心骨干未散,军魂渐凝。

陆军主力(由赵高翔直接指挥,目前位于横峰):

1. 核心老营(约2000人): 这是最可靠的根基。都是福宁带来的老兵。军纪严明。包括作战和督战。

2. 新附与整编部队(约6200人):

张明远部(1200人): 弋阳反正的原清军绿营,但主体是前明军,有战斗经验,士气因反正而高昂,急需战功证明,目前由张明远暂领,赵高翔已派去部分军官进行融合。

鹰潭、弋阳降军(3000人): 这两地投降的清军绿营兵。成分复杂,忠诚度待考,已被打散重新编组,由老营军官担任骨干,正在进行强化训练和思想整训,是目前部队中最大的变数,也是潜力股。

新募兵卒(2000人): 沿途招募的壮丁、抗清义士。热情高但缺乏训练,主要承担辅兵、筑营等任务,部分表现优异者开始补充入战兵序列。

赵高翔直接指挥的陆军野战兵力约为 8200人(核心2000 + 新附6200)。这还不包括分驻鹰潭、弋阳、贵溪等地的留守部队(主要由新附军和新兵构成,约数千人,负责维持后方)。

二、 水师力量(由翁之琪指挥,正朔信江西进):

原有基础: 福宁带来的原水师骨干,以及部分转为陆军使用的水卒。

新增力量: 在贵溪、弋阳利用缴获船只和招募熟悉水性的兵勇,极大扩充。

当前规模: 水兵及可登岸作战的陆战队员总数已达 3000余人,拥有大小战船数十艘,装备有在鹰潭、贵溪等地缴获的火炮,具备了较强的江河作战能力和一定的火力支援能力。

(注:另有部分原水师力量仍留在福建邵武、光泽一带,归陈子龙协调,保障福宁大本营与前沿的联系通道。)

三、 前锋部队(由孙兆奎指挥,已抵广信外围):

兵力: 精锐老兵3000人。这是从赵高翔带出的老营中分出的骨干力量,战斗力强,目的就是快速驰援,牵制清军。

现状: 在广信城外十里立营,凭借斥候队长陈锋等人的高效屏蔽,成功制造了迷雾,使清军不明虚实。

直接投入广信战场的机动作战兵力: 陆军孙兆奎部3000人 + 陆军赵高翔本部8200人 + 水师翁之琪部3000人 = 约14,200人。这已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战略力量。

很遗憾的是这些兵卒大多数都是新加入的、作战不成体系,战斗力不强,彼此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将与帅之间、兵与将之间!想要做到如臂使指那需要磨合,需要一场场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