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52章 暗室密谋燃反志 弋阳城下蓄惊雷

第52章 暗室密谋燃反志 弋阳城下蓄惊雷(2 / 2)

“快!打开城门!迎赵将军入城!”张明远一边与守备的亲兵血战,一边分派手下冲向城门。

守城的士兵中,本就多有被迫剃发者,见张副将带头起义,又见城外明军势大,哪还有心思抵抗?不少人当即调转矛头,加入了砍杀守备亲兵的行列。

更有一些始终未曾剃发、潜伏在城中的义士(可能是天地会早期联络的人员或本地不甘顺服的豪杰),此刻也纷纷从藏身处冲出,高喊着“杀鞑子!”,加入了战团。

东门的绞盘在混乱中被奋力转动,沉重的城门发出“吱嘎嘎”的巨响,缓缓开启!

城外的赵高翔和张应祥、李猛等人,远远望见城内火起,杀声震天,又见城门洞开,立刻明白时机已到!

机会出现了,城头的鲜血做不了假。机会就是机会,抓不住可就浪费大了!

“天助我也!张应祥、李猛!率先锋营,立刻进城!控制城门,接应义士,剿灭顽抗之敌!”赵高翔当机立断。

“得令!”张、李二将兴奋异常,立刻率领如狼似虎的精锐部队,如同潮水般涌向洞开的东门。

张明远此时已亲手斩杀了那名负隅顽抗的满人守备,提着血淋淋的首级,站在城门洞内,看到明军旗帜涌入,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扔掉首级,整理了一下沾满血污的铠甲(尽管上面还留着满清的号褂标记),对着为首的张应祥、李猛单膝跪地,抱拳高呼:“罪将张明远,率弋阳全城反正义士,恭迎王师!吾等忍辱负重,今日终得重见天日!”

张应祥上前一步,将他扶起:“张将军深明大义,反正有功,何罪之有!赵将军必当重用!快快请起,随我肃清残敌!”

有了张明远这批内应的带领,明军进城异常顺利。零星的反抗很快被扑灭。不到一个时辰,弋阳城头便换上了“大明靖朔伯赵”的旗帜。

赵高翔在亲卫簇拥下入城,立刻召见了张明远。看着这位额头还有浅浅发茬、眼神中既有激动又有羞愧的汉子,赵高翔心中感慨,这正是他想要争取的力量。

“张将军弃暗投明,阵前起义,功莫大焉!本督定当奏明陛下,为将军请功!”赵高翔温言抚慰,充分肯定了他的功劳。

张明远再次拜谢,声音哽咽:“末将……末将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今日能重归汉家旗下,虽死无憾!”

随后,赵高翔迅速安排了弋阳的善后:安民、肃残、点验府库、收编愿意加入的降军。张明远及其部下,被单独编成一营,由张明远暂领游击将军衔,以示信任和笼络。

张明远站在新归建的队伍前,看着不远处正在听取林锐汇报的赵高翔,心中五味杂陈。他身后,是一千二百名跟随他投降的旧部,此刻也都有些忐忑又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的新主将和这支威名渐起的军队。

“真是……年轻得过分啊。”张明远暗自喟叹。赵高翔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面容甚至还有些未脱的稚气,但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凝着一股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利。

他站在那里,无需言语,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更令他心惊的是簇拥在赵高翔身旁的那些将领:翁之琪不怒自威,张应祥、李猛如同蓄势待发的豹子,连那个年轻的亲卫统领周猛,眼神都锐利得像刀子。

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是久经沙场、号令严明的悍将气息,与他以往在明军乃至清军绿营中见到的那些或油滑或颓靡的军官截然不同。

再看那些普通的兵卒。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攻城战,入城后却并无常见的混乱和喧嚣。队伍行进有序,甲胄兵器虽然算不上顶尖,却维护得不错。

更难得的是眼神,没有绿营兵常见的麻木或兵痞的流气,大多透着一种克制的警惕和……一种他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像是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又像是被某种严格的规矩约束着。

他们迅速接管了城防要地,更有一些穿着不同号褂、臂缠特殊标识的“督战执法”士兵在街巷间巡视,另有文吏模样的人已经开始在墙上张贴安民告示,甚至有人拿着铁皮喇叭,用本地土话大声宣讲着“靖朔伯”的军令政策,承诺公平买卖、严惩扰民。

“这赵提督的兵,还真有点不一样……”张明远身后,一个原先把总低声嘀咕,“进城不抢不掠,规矩这么大?”

旁边另一个老兵接口道:“看着是像那么回事,就不知道是不是装样子。以前也不是没遇到过嘴上说得好听的官儿……”

正说着,不远处一家布店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显然是刚刚在鹰潭附近新投军、还没换上正式号褂的汉子,正与店老板拉扯争执,似乎是想强抢几匹布料。店老板死死护着货物,高声理论,其中一个新兵恼羞成怒,竟“仓啷”一声拔出了腰刀,厉声威胁。周围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

“坏了!”张明远心里一沉,这种场面他见多了,往往是冲突升级、流血开始的征兆,也会立刻败坏整支军队的名声。

然而,变故陡生!几乎在那新兵拔刀的同时,附近两名臂缠标识的执法队士兵如同猎豹般扑了上去,动作迅猛精准,瞬间将其制住,夺下了兵器。另几人也被闻讯赶来的其他士兵控制住。

一名面色冷峻的军法官随即赶到,就在布店门口,当着越来越多围观的百姓和张明远这些新降官兵的面,厉声喝问。

人证物证确凿,那几个新兵在军法官的威压下,脸色惨白地承认了意图哄抢,拔刀威胁,混乱中不慎划伤了店老板的手臂(虽不致命,但已见血)。

军法官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清晰地足以让每个人听见:“《提督府新订军令条规》,粮饷后勤令第三条:缴获归公,统一分配。私藏战利品者,鞭四十,东西充公!更遑论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财,持械伤人,形同匪类!军令如山:抢掠百姓物品,无故杀伤民众者,杀无赦!”

他猛地一挥手:“执法队!首犯,阵前违令,抢劫伤人,就地正法!从者,鞭四十,革除军籍,辎重营服苦役!”

“遵令!”执法队士兵毫不迟疑,将那为首拔刀的新兵拖到街心。那新兵此刻才真正意识到大祸临头,涕泪横流,连声求饶,但为时已晚。雪亮的刀光闪过,一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青石板。

整个街道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霹雳手段震慑住了。店老板捂着伤口,目瞪口呆。

张明远和他身后的降兵们,更是看得脊背发凉,心中巨震。他们终于明白,那些贴出来的告示、那些喇叭里喊的口号,绝非虚言!这支军队的纪律,是用血来维护的,没有任何侥幸可言!

张明远深吸一口气,原本心中还存在的一丝观望和疑虑,此刻彻底烟消云散。他转头看向身后同样面露惊惧的部下,沉声道:“都看到了?这就是靖朔伯的军法!往后都把招子放亮些,别自己往刀口上撞!跟着这样的将军,是咱们的造化,别不知好歹!”

部下们纷纷凛然应诺,再看周围那些赵高翔的老兵,眼神里已然充满了敬畏。这支军队,或许还不是百战百胜的无敌雄师,但这份令行禁止、法纪森严的气象,已远非他们以往见过的任何队伍可比。张明远知道,自己这次的选择,或许真的押对了。

再说赵高翔一直认为,军队执法天经地义!自古以来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是个团伙,团伙可以作案,搞破坏,但是肯定打不了大胜仗。

一路上的军法官,杀的人也有一些了,只是频率越来越低。这就是个好兆头。新加入的军队后续要做好前期宣讲。后续能少杀就少杀!

弋阳的轻易得手,不仅兵不血刃地拿下一座城池,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赵高翔政治攻势和策反策略的有效性,极大鼓舞了全军士气,也为后续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况树立了榜样。

张明远的归顺,更如同一个信号,预示着清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那些被迫降清的汉人将领,在恰当的时机,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的反正力量。

大军在弋阳稍作休整,补充粮秣。赵高翔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最终的目标——仍在血火中煎熬的广信城。通往广信的道路,又扫清了一个障碍。

开始分兵,翁子琪带领水师经过铅山县到达广信、赵高翔等攻击横峰到达广信。两路兵马,各自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