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 第13章 芜湖烽火战不休 回望一生谋后路(上)

第13章 芜湖烽火战不休 回望一生谋后路(上)(2 / 2)

战斗在午后全面爆发。清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发起了潮水般的猛攻。江防炮火轰鸣,矢石如雨。黄得功纵有万夫不当之勇,饮酒后持铁鞭左冲右突,身先士卒,接连斩杀数十名敌军,手腕再次被鲜血染红,却也无力回天。

在激战最酣、明军阵脚动摇的关键时刻,黄得功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参将马得功、副总兵田雄。突然阵前倒戈!由于黄得功提前派他们到第一线。他们并非直接攻击黄得功,而是率部突然溃散,并趁乱高呼“黄闯子败了!”“保命要紧!”,甚至故意冲击友军阵型!

这一下,本就苦苦支撑的明军防线彻底崩溃!

“叛贼!无耻狗贼!!”黄得功目眦欲裂,怒吼声响彻战场,却无法阻止雪崩般的溃败。乱军之中,他试图集结亲兵做最后抵抗,然而——

…战况急转直下,崩溃始于信任的彻底瓦解。当田雄、马得功临阵倒戈的惊呼声撕裂战场时,黄得功只觉一股血气直冲顶门,眼前阵阵发黑。他不是没有收到警告,那名叫王柱的小卒、那个素未谋面的赵高翔千总的话语言犹在耳!可恨!可悔!终究是慢了一步,或者说,这倾颓的大厦,岂是他一人能支撑?

混战中,一支重箭携着破风之声,狠狠凿穿了他的铁甲护颈,深深嵌入咽喉!

勇冠三军的“黄闯子”身躯勐地一震,难以置信地捂住喷涌鲜血的伤口.........

剧痛几乎瞬间剥夺了他的声音和大部分力气。亲兵们惊呼着拼死上前,将他从乱军从中抢出,且战且退,勉强撤回已是摇摇欲坠的中军大营。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因失血而迅速灰败的面容。军医束手无策,那一箭伤了要害,回天乏术。浓烈的血腥味和死亡的气息弥漫开来。

黄得功靠在榻上,呼吸如同破风箱般艰难。剧痛反而让他的思绪异常清晰,一生戎马,无数画面在眼前飞速掠过。

他想起了年少时12岁时为偿还母亲欠下的酒钱,竟混入官军队伍出征,亲手斩杀两名敌人,提着首级向官军领赏,那时的自己多么疯狂无惧。12岁就敢杀人!

成年后,投身行伍,恰逢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他凭借 “悍不畏死” 的作战风格迅速崭露头角:

镇压农民军,屡破强敌:崇祯年间,他参与围剿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多次担任先锋。处处都是一马当先。

某次与张献忠部交战时,他酒后持铁鞭冲入敌阵,“鞭所及处,敌兵非死即伤”,战后铁鞭上的血渍凝固在手腕,需用水浸泡许久才能洗净;那时候他也知道了喝酒能干大事!!打仗喝酒才是王道。

另一次对战农民军将领马武时,他单骑突进,生擒马武,一人一马逼降其麾下五营士兵,因功升为副总兵,成为京营(明朝中央禁军)中的知名将领。那是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崇祯十六年(1643 年),清军入关劫掠,逼近北京,黄得功率部驰援,在京郊与清军激战,虽未大胜,但 “力保京畿不失”,崇祯帝为表彰其功,封他为 “靖南伯”—— 这是他凭借战功获得的首个高级爵位。那时崇祯爷给他的爵位,也是凭自己真刀真枪得来的。

他不像刘泽清、左良玉他们只知道自保。崇祯爷的命令,都是敷衍了事。他黄得功不屑为之。

他想起了北京陷落,崇祯爷殉国的消息传来时,自己捶胸顿足的痛哭;想起了在南京,拥立了这位福王为新帝,本以为有了主心骨,能重整山河…

“呵…重整山河…” 他喉咙里发出模糊的嗬嗬声,带着无尽的嘲讽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