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不管是深是浅、先搞起来再说。
河滩地的篝火噼啪作响,架在上面的铁锅里,混合着缴获米粮和原来降兵抢来的鸡鸭羊肉,此刻还在糊粥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气勾得人肚里的馋虫直叫唤。新收降的四十多号兵痞眼巴巴地看着,喉结上下滚动,却没人敢乱动。赵高翔站在锅边,目光沉静如水,心里却比这锅沸粥还要滚烫。
“必须快!” 他深知,人心散逸如沙,稍有迟疑,这点刚刚靠杀人立威和虚无承诺聚起的势头就可能烟消云散,甚至反噬自身。
“刘叔,”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粥好了,先紧着伤员。尤其是韩虎兄弟,多捞点干的,他流血流得多,得补补。”
被点到名的韩虎,靠坐在不远处,脸色依旧苍白,闻言挣扎着想站起来,却被赵高翔用眼神制止了。“谢…谢把总…”他声音虚弱,但那双虎目里却充满了感激和一种被重视的激动。这个小伙子,伤得最重,刚才混战时却一声没吭,硬撑着想要帮忙,赵高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是个好苗子,值得栽培。
热粥优先分到了伤员手里,不管是新降的还是原来的流民。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新降的士卒们眼神缓和了些许。至少,这个新头儿,不是只顾着自己享福的人。
看着众人开始狼吞虎咽,赵高翔知道时机到了。他朝王秀楚使了个眼色,两人一前一后,登上了河滩边那块半人高的大石头。火光骤然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高大,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嘈杂的吞咽声和低语声渐渐平息,只剩下篝火燃烧的噼啪声和河水潺潺的流动声。数十道目光聚焦在石头上两人身上,有好奇,有疑虑,有麻木,也有隐隐的期待。
王秀楚深吸一口气,尽管儒衫破旧,腿伤未愈,但他努力挺直了脊梁,清了清嗓子,用尽可能清晰洪亮的声音说道:
“诸位将士,各位乡亲!在下姓王,名秀楚!”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一些人露出茫然之色,便加重了语气,“乃大明督师、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公,麾下幕僚!”
“史督师”三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在人群中引起了波澜。无论是原班人马还是新降士卒,脸上都露出了震惊、敬畏和复杂的神情。史可法的名声,在江北之地,就是忠义的象征!
王秀楚语气悲怆而沉痛:“扬州城破,史公壮烈殉国,以身报朝廷!王某无能,未能追随史公于地下,苟全性命至此,实乃奇耻大辱!”他话锋一转,手指向身旁的赵高翔,声音陡然拔高,“然,天不亡我大明!忠义之气不绝!这位赵把头,于万军围城中浴血厮杀,保护百姓,突围而出!更于方才,阵斩投敌叛将,收纳诸位迷途知返之义士,矢志抗清,此乃真豪杰也!”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王某虽一介文人,亦知权变!今以史公幕僚之名,暂表赵把头为千总之职!望诸位弟兄,念及国仇家恨,摒弃前嫌,倾心辅佐赵千总,整饬行伍,共赴国难,以慰史公及万千死难同胞在天之灵!”
一番话,有理有据,抬出了史可法的大旗,赋予了赵高翔官职的“合法性”,更将所有人的行为拔高到了“为国为民”的高度。不少士卒,特别是那些原明军出身的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王秀楚退后半步,将舞台完全让给了赵高翔。接下来,该主角登场了。
赵高翔上前一步,火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已带风霜之色脸庞,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底下每一张面孔。他知道,王秀楚那套忠义大道理有用,但不足以让这些只为吃粮活命的大头兵真正归心。得来点更实际的。
他脑子里飞快闪过那些历史上着名的煽动家形象,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澎湃,那个落榜美术生的歇斯底里和极具蛊惑力的肢体语言… 对,要简单,要粗暴,要画大饼,要戳痛点!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胸腔扩张,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声音如同炸雷般在河滩上响起,甚至压过了火声水声:
“弟兄们!王先生是文化人,读书多,讲的是大道理!我赵高翔,是个粗人,没那么多弯弯绕,就跟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实在话!”
这一嗓子,直接把所有文绉绉的气氛吼没了,所有人都愕然地抬起头,愣愣地看着他。
“王先生说了,我是千总了!好!那你们跟着我赵高翔,就是千总麾下的正经官兵!不是溃兵,不是流寇!”他挥舞着手臂,动作幅度极大,充满力量感,“好好干,拿出爷们儿的样子来!杀鞑子,立功劳!把头、哨官、守备!甚至游击、参将!将来大家都有份! 我赵高翔把话放在这儿!”
功名利禄! 这是最直接的诱惑!底下顿时起了一阵骚动,许多人的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咱们马上就去投奔靖南侯黄得功黄大帅!那是真英雄,好汉子!跟着他,杀鞑子,报国仇!”他继续描绘蓝图,“王先生跟黄大帅有交情!咱们去了,就是正牌子的王师!粮饷、军械、盔甲、顿顿饱饭!管够!” 他用力地拍着胸脯,发出砰砰的响声,“跟着我,别的不敢说,让你们吃上饱饭,穿上暖衣,拿到该拿的饷银,我赵高翔拼了命也给你们办到!该分的财宝、该有的女人大家伙都会有!”
吃饱穿暖! 这是最底层的需求,也是最现实的承诺。许多士卒的眼睛亮了。
然后,他语气猛地一沉,声音变得低沉而极具压迫力,仿佛在诉说一个无比恐怖的事实:
“咱们当兵卖命,图啥?不就图个活命,图个吃饱饭吗?对不对?”
底下有人下意识地点头。
“可你要是投了鞑子,剃了那头,留了那根金钱鼠尾!”他做出一个极度厌恶和鄙夷的表情,仿佛看到了世上最恶心的东西,“你t还是个人吗?你祖宗十八代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同刀子般刮过那些降兵的脸:“你还想光宗耀祖?你祖宗的坟都得气得炸开!你还想封妻荫子?你老婆孩子走街上都得被人吐唾沫!指着脊梁骨骂汉奸!活着,你是鞑子的狗!死了,你是没脸见祖宗的孤魂野鬼!连投胎都没人要!”
这番话,粗俗至极,刻毒无比,却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每个有家有姓、潜意识里还存着“祖先崇拜”观念的士卒心上!尤其是那些被迫投降过的士兵,更是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又感到一种巨大的恐惧。
“跟着我赵高翔!”他再次振臂高呼,声音恢复到极具煽动性的高亢,“咱们不干那丢人现眼、断子绝孙的勾当!咱们堂堂正正做人!挺直腰杆杀鞑子!挣功劳!挣前程!有我赵高翔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弟兄们!咱们以后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要让爹娘以我们为荣!要让子孙后代以我们为傲!”
“干他娘的!”
“杀鞑子!”
“跟着赵千总!”
人群彻底沸腾了!功名利禄、吃饱穿暖的诱惑,加上对“变成鬼”的恐惧和对“光宗耀祖”的渴望,几种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被赵高翔这番毫无文采却精准狠辣的大白话彻底点燃!吼声震动了夜幕下的河滩。
一旁的王秀楚,看得是目瞪口呆,心情稍微复杂。他自幼读圣贤书,讲究的是含蓄雅致,何曾见过这等市井粗鄙、直白露骨的煽动?简直…简直有辱斯文!可看着底下那些激动得满脸通红、青筋暴起、疯狂呐喊的军汉,他又不得不苦涩地承认:对付这些厮杀汉,自己那套微言大义,恐怕还真不如这通大白话,这位赵千总,真是…深谙此道啊。他微微摇头,却又不得不叹服其效果。
赵高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趁热打铁,他立刻开始整编。
“李猛!”
“卑职在!”那个脸上带着狰狞刀疤的老兵猛地踏出一步,声如洪钟,那道疤在火光下更显凶悍。这是他当年抵抗鞑子时留下的印记。
“你带十个人,为第一队队正!”
“遵命!谢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