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翔叹了口气:之前听说南明的军队还在江南一带驻守,比如常州、苏州那边,虽然势力不如从前,但好歹是咱们汉人的队伍,去了那边,至少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怕清军追来。而且江南水乡多,河道纵横,清军的骑兵在那边施展不开,咱们找个偏僻的村落躲起来,总能混口饭吃。
赵高翔拍了拍王柱的肩膀,语气沉重却坚定:总比在江北等死强。扬州城里的惨状你我都亲眼所见,清军进城后烧杀抢掠,多少乡亲没了性命?往北走,要么是被他们奴役,要么就是重蹈扬州的覆辙。往南走,就算难,至少还有机会找到同路的逃难者,互相帮衬着;就算找不到南明军队,找个深山里的村子,开垦点荒地,也能活下去。咱们逃出来,不就是为了活着吗?活着,才有希望啊!
李狗儿到是坚定:把总说得对,活着才有希望。那咱们现在就动身,趁着天还没黑,多走几里路,离扬州城远一点,离清军远一点。
赵高翔心里的计划去向南投靠郑成功那一伙人,原因很简单,他们闹腾的时间最长。
大不了出海去也,跑到菲利宾群岛上去。
这是赵高翔基于历史做出的最优解。投奔早期的郑成功,有诸多好处:
第一,郑成功此时刚刚起步,急需人才,容易获得重视和提拔。
第二,郑成功立场坚定,绝不会投降,符合他的要求。
第三,郑成功有自己的地盘(金门、厦门),相对独立,可以避开福州朝廷的复杂党争。
第四,背靠郑氏集团的海上力量,资源补给有保障,进可攻退可守。
第五,他知道郑成功未来会成为东南抗清的中流砥柱,这是一支潜力无限的“优质股”。
“我们去福建,但不是去福州,而是去海边,找郑芝龙的军队!”赵高翔心里做出了最终决定,“跟着他,我们能最快地获得补给,站稳脚跟,还能堂堂正正地打鞑子!这才是我们现在最好的‘大树’!”
他看向庙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个即将叱咤风云的年轻英雄。
“收拾一下,天一亮就出发。往东南走!”
他的命令清晰而坚定,为这支小小的队伍指明了方向。王柱、李狗儿和刘叔虽然不完全明白,但他们信任这个带着他们杀出扬州、宁死不剃发的把头。他的分析,听起来无比透彻,仿佛能看透这乱世的迷雾。
希望,如同篝火中的一颗火星,在破庙中重新点燃。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