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的机缘失效像两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懵了苏晓雅。
她想不通。
为什么她重生回来,明明每一步都踩在了剧情的关键节点上,可结果却总是朝着一个完全失控的方向发展?
高考失利,她可以归咎于王婆儿子那个蠢货的意外搅局。
可火车上的事又该如何解释?陈默为什么没有生病?难道是她记错了时间?还是说她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让未来变得面目全非?
巨大的挫败感和对未知的恐惧,让她变得更加疯狂和偏执。她将所有的怨恨,都归咎于那个考上大学春风得意的堂姐苏念。她坚信,一定是苏念的存在,才冲掉了本该属于她的好运气。
既然如此,那她就要在苏念还在学校里死读书的时候,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信息差,在金钱上彻彻底底地碾压她!
苏晓雅两次失利后没有再回那个让她抬不起头的小镇。她留在了省城,一边打着零工,一边等待她记忆中八十年代中期,最疯狂最暴利的一个风口——君子兰热。
她清楚地记得,上一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股炒作君子兰的狂潮席卷了全国。一盆普普通通的君子兰,在短短一两年内,价格能像坐了火箭一样被炒到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天价,堪比房地产。无数人靠着倒卖这种绿色黄金一夜暴富。
这是她翻盘的最后机会,也是她认为最稳妥的机会。
这一次没有需要提防的小人,也没有需要救助的贵人,只有纯粹考验眼光和胆魄的资本游戏。而她是这个游戏里,唯一的先知。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苏晓雅一边忍受着家人的白眼和生活的窘迫,一边疯狂地学习着所有关于君子兰的养殖和鉴赏知识。她节衣缩食,将打工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了购买和培育稀有品种的君子兰上。时机终于成熟了。
当长春市的“君子兰热”初现端倪时,苏晓雅立刻说服了她那对早已被贫穷折磨得红了眼的父母。她用未来一盆花换一套楼房的疯狂前景蛊惑了他们,一家人孤注一掷,不仅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更是将小镇上那栋唯一的祖宅,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抵押了出去,换取了一笔在当时堪称巨款的现金。
苏晓雅揣着全家人的身家性命南下北上,像一个疯子一样,将所有的钱都换成了一盆盆名贵的君子兰。她租下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将数百盆被她视为绿色黄金的希望,浩浩荡荡地朝着那个她记忆中的财富圣地长春进发。
而此时的苏念,正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安静地翻阅着报纸。
她早已从001那里得知了苏晓雅的所有动向。
她对倒卖君子兰这种小生意没有丝毫兴趣。
她要做的,是釜底抽薪。
苏念铺开稿纸,拿起钢笔,书写一封声情并茂的读者来信。
信中,她以一个出身农村、心系国家的青年大学生的口吻,痛心疾首地描述了她在假期返乡途中,所看到的种种君子兰热的乱象。
她写道:“……我看到辛勤的农民放下了锄头,不再关心粮食和蔬菜,终日沉溺于伺候那几盆金贵的花草;我看到光荣的工人离开了机床,不再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却在小小的花鸟市场上,为一两块钱的差价而争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