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陷入困局(2 / 2)

那些有实力、有知名度的国外企业,纷纷被周边城市抢走,通州开发区连近距离洽谈的机会都很少。

三个月下来,招商团仅和几家不知名的小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既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也带不来可观的投资和就业,根本无法带动开发区发展。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局面迟迟打不开,前期投入的土地出让金却在快速消耗,张辉彻底慌了神,往日的意气风发被焦虑取代。

他很清楚,再这样下去,不仅自己描绘的发展蓝图会沦为空谈,还会让本就紧张的通州财政雪上加霜,更没法向市里、向百姓交代。

可面对周边城市的压倒性优势,他一时也想不出破局的办法,只能看着开发区陷入停滞。

市委书记周明远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得近乎凝滞。他指尖捏着那份沉甸甸的开发区财政收支审计报告,眉头拧成了深深的川字,

油墨印刷的数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 连续三个月,开发区财政净流出超千万,

不仅未能如预期般成为拉动通州经济的引擎,反而沦为持续消耗国库的 “吞金兽”,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市级财政雪上加霜。

“怀民同志,你坐。” 周明远抬起头,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灼,

“开发区的现状,你应当也有所耳闻。张辉同志虽仍在勉力支撑,带队四处奔走招商,但局面已然岌岌可危,长此以往,通州财政根本难以承载。

你在经济领域经验丰富,可有什么破局的良策?”

叶怀民在对面沙发上落座,身姿挺拔却难掩凝重,沉吟片刻,语气坦诚而无奈:

“周书记,不瞒您说,此番困境,是多重客观因素交织叠加所致,非单一举措所能破解,我目前也暂无立竿见影的办法。

张辉市长为推动招商工作,已然将市级权限范围内的优惠政策释放到了极致,

三年期厂房无偿使用权、全链条配套设施优先保障、定制化人才安家补贴等,几乎是倾尽全力。

但核心层面的土地出让政策、税收减免权限,均受制于省级乃至国家级调控框架,非通州市一级政府可自主裁量,这些刚性短板,恰恰是吸引优质企业的关键所在。”

稍作停顿,进一步条分缕析:“更严峻的是,周边兄弟城市的开发区,或依托国家级新区的政策红利,

或享有省级战略布局的专项扶持,其政策力度、配套能级与资源禀赋,均非咱们通州这所市级开发区所能企及。

再加之通州地处区域交通末梢,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在这场白热化的招商竞争中,先天劣势已然注定,想要突围,难如登天。”

周明远闻言,重重地叹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上,目光掠过窗外灰蒙蒙的天际线,语气中多了几分释然与理解:

“起初,我对张辉同志的行事风格确有微词,觉得他在开发区相关决策上过于独断,未能充分征求各方意见,有将核心政绩攥于一己之手的嫌疑。

但这段时间冷眼观察,他日夜奔波、殚精竭虑,确实是一心扑在通州发展上,我也理解他想做出政绩的心情。

说到底,在官场之上,谁不愿将这样关乎城市未来的核心项目牢牢掌控,借此夯实自身政绩,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