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背面的规则铭文,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张元指明了方向,却也照出了迫近的危机。杨间那意味深长的警告言犹在耳,如同悬在颈侧的冰刃。张元知道,自己必须争分夺秒,在杨间彻底锁定他之前,找到那个能对抗遗忘的“心象锚点”。
铭文提示:“锚点非外物,乃心象之折射,极致之情,可固魂灵。” 这意味他必须向内探寻,找到一段蕴含极致情感的记忆。然而,这恰恰是他最匮乏的——遗忘的侵蚀已让他的过去变得支离破碎。
他尝试回忆。穿越前的狂喜、得知身处神秘复苏世界的恐惧、第一次修改规则时的震撼……这些情感本该强烈,如今却像是隔着厚厚的棉花,触感模糊。他甚至无法清晰回忆起父母的声音,或者穿越那天天空的具体颜色。极致的情绪?他的内心仿佛一片被风沙不断磨蚀的戈壁,难以孕育出铭文所要求的那种强大的、足以锚定灵魂的情感结晶。
焦虑和绝望几乎要将他吞噬。拥有了解药,却找不到注射的血管。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极其大胆、近乎自毁的念头冒了出来:既然无法从自身贫瘠的记忆中提取“极致之情”,那么……能否“借用”他人的?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干涉他人的记忆和情感,这比修改物理规则更加禁忌,代价可能无法想象。但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唯一途径。总部关押着不少因灵异事件而精神崩溃或拥有强烈执念的幸存者,他们的记忆中,或许就蕴含着那种他需要的情感能量。
目标很快锁定:档案编号pSY-113,代号“悔恨的看守”。一个在鬼差事件中幸存下来的老人,他的家人全部被鬼差押送消失,他因当天恰好外出而幸免于难,此后一直沉浸在无尽的悔恨与自责中,精神近乎崩溃,被总部收容治疗。他的悔恨之情,无疑是强烈而纯粹的。
计划风险极高。他需要再次动用“织梦者之梭”或者类似的能力,潜入老人的意识深处,引导并“感受”那股极致的悔恨,尝试以其为模板,在自己内心重构一个情感锚点。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不仅会彻底摧毁老人本就脆弱的精神,他自己也可能被那股强大的负面情感吞噬,或者留下无法磨灭的精神污染。
但他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利用分析部的权限,他以“研究鬼差事件对幸存者精神世界长期影响”为名,申请了对pSY-113进行深度潜意识探测试验。报告中将“织梦者之梭”作为辅助工具提及。申请经过层层审批,最终由孙教授签字同意(孙教授似乎对张元任何可能破解鬼差谜题的研究都持支持态度),但附加了极其严格的安全规程和监控要求。
试验在高度隔离的精神诊疗室进行。老人躺在特制的仪器上,眼神空洞,嘴里不停喃喃自语。张元坐在一旁,手中握着那枚冰冷的骨梭,感应头盔已经戴好。几位医护人员和心理专家在监控室通过单向玻璃观察。
“开始注入低强度引导波动。”张元按照规程操作,骨梭尖端散发出微弱的荧光。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精神力,如同操纵一根纤细的蛛丝,探向老人那如同风暴海洋般的意识。刹那间,巨大的悲伤、绝望、和自我谴责如同海啸般向他涌来!画面碎片闪烁:温馨的家庭晚餐、突如其来的阴冷、亲人在眼前消失的瞬间、空荡荡的房间、日复一日的痛苦煎熬……
这股情感的冲击力远超张元的想象,几乎瞬间就要冲垮他的心理防线。他感觉自己就像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他拼命守住灵台的一丝清明,努力将这些强烈的情感波动与规则铭文的指引相结合,试图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模拟、构建一个类似的“情感结构”。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如同将烧红的烙铁烙在自己的灵魂上。他自身的记忆碎片在这股外来的强烈情感冲击下,变得更加混乱,一些原本模糊的画面似乎被激活,但又迅速被悔恨的潮水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