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117章 陆家大院的静与动

第117章 陆家大院的静与动(2 / 2)

另外两名士兵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在哨所的医疗室进行简单处理后,已经重新投入到巡逻工作中。

目前哨所已加强警戒,增加了巡逻次数,从原来的每天三次增加到每天五次,还增加了兵力部署,调派了更多的士兵驻守哨所。

当地民众还自发组织了慰问队,带着棉衣、热汤和水果前往哨所,为士兵们送去温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还亲手织了十几双袜子,送到士兵手中,说:

“孩子们,你们辛苦了,穿着这双袜子,冬天就不会冷了。”

市区里的粮店前更是排起了长队,队伍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街角,有几百人,不少人都是凌晨就来排队了。

有的人一次买十几斤米囤在家中,还有的人推着小推车来采购,车上装满了大米、面粉和食用油。

粮店的工作人员说,最近几天的销量是平时的三倍多,为了保证供应,他们每天都会提前进货,还增加了售卖窗口。

受此影响,菜市场的蔬菜价格也涨了近三成,以往一元一斤的白菜,如今涨到了三元,土豆的价格也从每斤一元五角涨到了每斤二元五角,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一位家庭主妇说:“以前每天买菜只花二十元左右,现在要花三十多元,压力大了不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陆家大院仿佛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凭借着家族在军政两界的深厚实力与百年底蕴,依旧维持着平静的生活。

陆老爷子曾是抗日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参加了多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将士们的敬重。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为了掩护士兵撤退,腿部中弹,留下了终身残疾,但他从未后悔过,他常说:“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再多也值得。”

如今家族子弟在军队和政府部门均担任要职,手里握着不少资源调配的权限,这使得陆家在局势动荡时仍能从容应对。

院内的生活依旧井然有序:

园丁老张每天清晨六点都会按时修剪花草,他跟着陆家几十年了,从二十多岁就来到陆家,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

对院内的每一株植物都了如指掌,连每株花的浇水时间、施肥剂量都记得分毫不差。

他修剪枝叶时,动作娴熟,眼神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他常说:“这些花草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好好照顾它们。”

厨房的王师傅按点准备三餐,对食材的选择极为严格,每天天不亮就去专门的食材供应商那里采购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

供应商是陆家合作多年的伙伴,能保证食材的品质和新鲜度。

早餐的豆浆都是现磨的,要经过浸泡、研磨、过滤、煮沸等多个步骤,浸泡黄豆要泡够八个小时,研磨时要磨得细腻,

过滤要反复过滤三次,确保没有豆渣,煮沸时要不停搅拌,防止糊底,这样做出来的豆浆口感醇厚;

包子的褶子都要捏够十八道,每一道褶子都大小均匀,形态美观,王师傅说:“做包子也要讲究手艺,褶子捏得好,包子才好吃。”

连下人们走路都保持着轻缓的步伐,说话时声音压得低低的,生怕打扰到主人,整个院落透着岁月静好的模样,让人仿佛忘记了外界的动荡与不安。

然而,这份持续了近半年的宁静,却在今早被悄然打破。

清晨六点多,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天际才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那白色中透着些许粉色和橙色,像是被画家轻轻涂抹的颜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越来越深,渐渐变成了橘红色,最后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远处的天际线还缠着一层薄纱似的雾霭,朦胧不清,院中的银杏树只显出模糊的金色轮廓,像是笼罩在一层仙境之中,让人感觉如梦似幻。

苏清沅便陪着陆妈妈来到后院的花房,这花房是陆家十年前专门扩建的,花费了几十万元,采用了德国进口的恒温玻璃材质,

玻璃透明度极高,能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即使在阴天,花房里也能保持充足的光线。

玻璃上还镀了防紫外线的膜,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花草不被晒伤。

花房内部安装了先进的温控系统和湿度调节设备,温控系统能精确控制温度,误差不超过一度,湿度调节设备则能根据不同花草的需求,调节花房内的湿度。

即使在寒冷的冬日,内部也能保持适宜的温度,连北方最难熬的 “三九” 天,花房里的兰花都能开得灿烂。

此刻花房内温暖如春,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温度稳定在 23 摄氏度左右,湿度计则指向 65%,这是陆妈妈特意让人调试的,她查阅了大量的花卉养殖资料,还咨询了专业的园艺师,

经过多次试验,才确定这是最适合兰花生长的环境。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湿润气息与花草的清新芬芳,还混着一丝淡淡的有机肥味道,那是天然发酵的有机肥,没有刺鼻的化学气味,混合成令人安心的味道,让人闻着就很舒服。

花房里整齐地摆放着十几盆兰花,每一盆都被精心照料着,花盆是古朴的紫砂盆,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有兰草、竹子等图案,这些紫砂盆都是陆妈妈特意从宜兴买回来的,每一个都价值不菲。

其中几盆珍贵的 “蝴蝶兰之王” 正竞相绽放,这种品种的蝴蝶兰极为稀有,培育难度大,每年只开一次花,一株最多能开十几朵,在花卉市场上一盆能卖到上万元,是兰花中的珍品。

粉紫的花瓣边缘带着渐变的白色,像是被染上了一层薄霜,摸上去柔软细腻,像是婴儿的皮肤;

纯白的花瓣上点缀着细小的鹅黄色斑点,宛如撒了一把碎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忍不住想伸手触摸;

还有一盆罕见的绿色蝴蝶兰,花瓣透着莹润的光泽,像是用翡翠雕刻而成,娇嫩欲滴,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花架旁还放着一台小型加湿器,正缓缓喷出细密的水雾,水雾在空气中弥漫,为兰花提供充足的湿度,水珠落在花瓣上,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折射着阳光,十分美丽。

陆妈妈穿着一身素色棉麻家居服,衣服质地柔软舒适,透气性好,上面绣着淡雅的兰花纹样,针脚细密,图案精美,这是她亲手绣的。

她年轻时曾跟着江南绣娘学过苏绣,当时每天都要练习几个小时,手指常常被针扎破,流出血来,但她从未放弃,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继续练习,如今手艺依旧精湛,没丢分毫。

她常说:“苏绣是中国的传统手艺,不能丢,我要把它传承下去。”

她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黄铜花锄,锄头上还刻着 “陆” 字的篆体,字体古朴典雅,是陆家的传家宝,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锄头虽经历岁月,却依旧光亮如新,这是因为陆妈妈每次用完后,都会仔细擦拭干净,然后涂上一层保护油。

她小心翼翼地为兰花松土,手指纤细而灵活,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刚出生的婴儿,生怕力气大了会伤到兰花纤细的根系,她一边松土,一边轻声说:

“兰花啊兰花,你要好好生长,开出更美的花。”

苏清沅则站在一旁,帮忙整理着散落的有机花肥包装袋,那些包装袋是牛皮纸做的,环保耐用,上面印着 “无农药残留”“天然发酵”“适合兰科植物” 的字样,字体清晰。

这花肥是陆妈妈特意托人从荷兰的有机农场订购的,荷兰的有机农业技术世界领先,花肥质量上乘,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

能为兰花提供充足的养分,光运费就要比花肥本身贵上两倍,但陆妈妈为了兰花的生长,从不吝惜。

苏清沅的动作很轻,生怕弄乱了东西,偶尔会抬头看看陆妈妈,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敬重。

她嫁入陆家三年,在这三年里,陆妈妈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教她插花、品茶,在她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有一次,苏清沅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情不好,陆妈妈看出了她的心事,便拉着她坐在院子里,泡了一壶好茶,耐心地听她倾诉,

还安慰她,给她出主意,从那以后,苏清沅就把陆妈妈当成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两人的关系一直像亲母女一样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