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117章 陆家大院的静与动

第117章 陆家大院的静与动(1 / 2)

燕京的秋日,总带着一种澄澈通透的质感,仿佛被上天用最细腻的绢布精心擦拭过千百遍,连空气中都飘着淡淡的桂花香。

这种香气不似盛夏荷花那般浓烈 —— 盛夏荷塘里的荷花,隔着百米都能闻到那股直冲鼻腔的馥郁,让人有些招架不住;

也不似寒冬腊梅那般清冽 ——

寒冬的腊梅,香气中带着股寒气,吸一口都能让人打个冷颤;而是带着几分温润的甜意,丝丝缕缕萦绕在街巷之间,像是母亲亲手熬制的桂花糖粥,甜得温和,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

街旁老槐树下的桂树开得正盛,那棵老槐树已有五十多年树龄,树干粗壮,枝桠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而桂树就依偎在老槐树旁,

树干遒劲,枝叶繁茂,细碎的米黄色花瓣挤挤挨挨地缀在枝头,远看像是给翠绿的枝叶撒上了一层金粉。

风一吹,花瓣便如细密的金雨般簌簌落下,铺在青石板路上,形成一层薄薄的 “花毯”,踩上去软软的,还会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

据附近老街坊说,这棵桂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栽种的,如今每年秋天都会准时开花,花香能弥漫整个街区,不少居民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特意来这儿散步,就为了闻这股桂花香。

行人走过,脚下会留下浅浅的香痕,那香气沾在衣角,能让人带着一整天的好心情,哪怕是上班路上遇到堵车,闻到衣角的桂花香,烦躁的心情也会消散大半。

澄澈如洗的蓝天之下,几缕白云慵懒地舒展着,像被风吹散的棉絮,又似孩童手中随意扯出的,慢悠悠地掠过天际。

它们形态多变,时而聚成蓬松的云朵,像极了刚出炉的,让人想咬一口;时而散开成纤细的云丝,如同一缕缕白色的轻纱,飘在蓝天中。

阳光洒在上面,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边,从地面往上看,仿佛是天空中挂着的一件件金色镶边的白色礼服。

偶尔,一群白鸽从云端掠过,大约有二三十只,它们翅膀划过空气发出轻微的 “扑棱” 声,清脆的鸽哨声在空旷的天际间回荡,那声音清亮而悠远,为这宁静的秋日增添了几分灵动。

这些白鸽是附近居民自发喂养的,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有人提着装满玉米粒的袋子来喂它们,久而久之,白鸽也不怕人了,有时还会落在居民的肩头,亲昵地啄食手中的食物。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晃动,宛如跳动的金色精灵。

路边卖糖炒栗子的小贩支着铁皮炉子,那炉子是特制的,底部有炭火槽,中间是旋转的铁锅,栗子在铁锅里不断翻滚,能均匀受热。

炉子上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那青烟带着焦糖的甜香,飘得很远。焦糖色的栗子在锅里 “哗啦” 作响,每一颗都裹着油亮的糖衣,油光锃亮,让人看着就有食欲。

据小贩介绍,他每天能卖出两百多斤栗子,尤其是周末,买栗子的人排起长队,有时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买到。

热气裹着香甜的气息飘出老远,引得路过的孩童停下脚步,仰着小脸拽着大人的衣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栗子,不肯挪动半步,有的孩子还会咽着口水,小声地跟大人说:

“妈妈,我想吃栗子,我们买一点好不好?”

坐落于城市近郊的陆家大院,此刻正被一片温暖的金色包裹,与城区的热闹景象相比,这里多了几分静谧与厚重。

从市区开车到陆家大院,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沿途会经过一片片农田,秋天的农田里,稻穗金黄,沉甸甸的,随风摇摆,像是在向路人点头致意。

一进陆家大院的大门,就能感受到一股古朴的气息,门口的两只石狮子威严地立在两侧,仿佛在守护着这座院落。

院中那三株树龄超过百年的老银杏树,是陆家祖辈栽种的,如今已成为大院的标志性景致。

据陆家的族谱记载,这三棵银杏树是清朝光绪年间,陆家的第一代先祖亲手栽种的,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树干粗壮得需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皮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有的像沟壑纵横的土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有的像蜿蜒曲折的河流,诉说着时光的流转,像是刻满了岁月的密码,记录着这座院落的沧桑变迁。

如今它们已然褪去盛夏的翠绿,换上了耀眼的金黄,远远望去如同三团燃烧的火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连路过的飞鸟,都会忍不住在树枝上停留片刻,仿佛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

扇形的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焦糖色,叶脉清晰可见,像极了老人手上凸起的青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 “沙沙” 的声响,那声音温柔而舒缓,像是在低声吟唱着岁月的歌谣。

偶尔有几片打着旋儿飘落,有的落在青石板路上,有的落在院中的石桌上,还有的顺着廊檐滑进锦鲤池。

那锦鲤池有十几平方米大,池子里养着几十条锦鲤,有红的、白的、黑的,还有花的,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当银杏叶落在池面上时,引得红尾锦鲤探头啄食,搅碎了满池的倒影,池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随后又恢复平静。

青石板路上已铺就了浅浅一层银杏叶,踩上去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是时光在耳边低声呢喃,诉说着这座院落近百年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往事。

这座始建于民国二十年的院落,是当年着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弟子 ——

张敬之设计的。

张敬之在建筑界颇有声望,他擅长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元素相结合,而陆家大院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堪称建筑界的典范。

院子的占地面积约有两千平方米,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白墙黛瓦间沉淀着近百年的厚重历史,墙面采用的是当地特有的白灰,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虽历经风雨,却依旧洁白如新,只是在墙角处,能看到些许岁月留下的痕迹。

瓦片排列整齐,采用的是江南地区常见的小青瓦,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泽,像一层薄薄的青灰色铠甲,守护着这座古老的院落。

院内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木质栏杆上还留着当年工匠精心雕琢的缠枝莲纹样,每一片花瓣、每一缕藤蔓都栩栩如生,花瓣的褶皱、

藤蔓的卷曲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下一秒,藤蔓就会顺着栏杆继续生长,花瓣就会绽放出更美的姿态。

虽历经近百年风雨侵蚀,纹样却依旧清晰可见,只是在木纹深处多了几分温润的包浆,那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摸上去光滑而细腻,让人能感受到时光的温度。

曲径通廊旁的青石板缝隙里,偶尔冒出几株倔强的青苔,颜色鲜绿,充满生机,像是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

雨后天晴时,青苔上还会顶着细小的水珠,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为古朴的院落添了几分灵动,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廊下挂着的红灯笼虽已有些褪色,红色中透着淡淡的橘色,却依旧透着喜庆,那是去年春节时挂上去的,陆家人念旧,总舍不得取下。

每当夜幕降临,灯笼里的灯泡亮起,柔和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灯罩洒出来,为院落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这些建筑无不透着老派世家的精致与典雅,连院中摆放的石狮子都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旧物,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狮子造型威严,鬃毛卷曲,每一根鬃毛都雕刻得十分细致,底座上刻着的吉祥纹样至今清晰,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娇艳欲滴;

有寓意长寿的仙鹤,仙鹤展翅飞翔,姿态优雅,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家族的底蕴,让人不禁感叹陆家的历史悠久。

而此时的外界,正因边境冲突、物资调配等局势动荡而人心惶惶,与陆家大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新闻里不时播报着各地突发状况:南方某港口因超强台风 “海燕” 滞留了近千吨民生物资,其中包括过冬的棉衣和粮食,这些物资原本是要运往北方寒冷地区的,为当地居民过冬做准备。

台风过境时,狂风呼啸,风力达到了十二级,巨浪滔天,最高的浪头有十几米高,港口的部分设施遭到损坏,多艘货轮无法正常靠岸,有的货轮还被巨浪撞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港口工作人员连续三天三夜加班,吃住在港口,轮流作业,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泡面充饥,才勉强疏通了一半的货轮,剩余物资仍在紧张调配中。

当地政府也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帮助港口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确保物资能早日运抵目的地。

北方边境哨所上周遭遇不明势力滋扰,三名士兵在巡逻时受伤,其中一人伤势较重,子弹击中了腿部,失血过多,已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