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岁的中国女孩林晓便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来自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父母都是普通的教师,她的特殊能力在 12 岁时意外被发现 ——
当时,她跟随从事深海探测研究的父亲参观 “逆流方舟” 计划的深海节点测试基地,当她靠近测试装置时,竟能准确说出装置内部能量波动的频率,误差不超过 0.1 赫兹,
而当时连最先进的仪器都需要 5 分钟才能完成一次频率检测。这一现象引起了科研团队的高度关注,陆衍之亲自带队对林晓进行了一系列精密检测,
医生发现她的大脑顶叶比常人多出一组特殊的神经突触,这组神经突触能直接与暗物质能量产生共振,将暗物质能量的波动转化为大脑可感知的信号,
让她成为感知暗物质能量的 “活体探测器”。
在 “逆流方舟” 计划的多次关键调试中,林晓凭借这一特殊能力,帮助团队及时发现了能量波动的异常。
比如在 2044 年的一次深海节点调试中,仪器显示能量波动一切正常,但林晓却感觉到 “能量像波浪一样不稳定”,团队立即停止调试,经过检查,
发现节点内部的一根能量传导线路出现了细微的裂痕,若继续调试,很可能引发能量泄露。
类似的情况还有 17 次,林晓的 “预警” 让团队避免了多次潜在风险,她也因此被团队称为 “暗物质的眼睛”。
1342 名胚胎携带者,则肩负着人类基因传承的重要使命。每位携带者体内的胚胎都经过了当前最先进的 cRISpR-x 基因编辑技术的 3 轮严格筛选,
cRISpR-x 技术是 cRISpR-cas9 技术的升级版,其基因编辑的精准度达到 99.999%,能有效避免脱靶效应。
每一轮筛选都针对不同的基因缺陷,第一轮筛选排除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镰状细胞贫血等),第二轮筛选排除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第三轮筛选则针对基因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确保胚胎能在星际环境中正常发育),最终排除了包括亨廷顿舞蹈症、囊性纤维化在内的 207 种遗传性疾病,确保胚胎拥有最优质的基因序列。
为了保证胚胎的多样性,这些胚胎的基因来源于全球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涵盖了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等主要人种,以及超过 50 个少数民族的基因,避免了基因单一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中,编号为 “火 - 0817” 的胚胎更是被 AI 系统 “方舟之心” 判定为 “最优种群模板”——
这枚胚胎的父亲是一位拥有数学与物理学双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母亲是一位着名的小提琴家,胚胎不仅排除了所有已知的遗传性疾病,还同时携带了抗低温、
高氧利用率两种极具优势的基因。
抗低温基因能让未来的人类在零下 50c的寒冷星际环境中,无需厚重的保暖装备就能维持正常体温;
而高氧利用率基因则能让人类在氧气浓度仅为地球 1\/3 的低氧环境下,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能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
这两种基因的结合,为人类在复杂的宇宙环境中繁衍提供了极大的优势,“方舟之心” 预测,携带这两种基因的后代,在星际环境中的生存概率比普通人类高出 47%。
这些人的消失,没有留下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痕迹,既没有爆炸残留的物质,也没有人员移动的轨迹,却在 “龙宫” 基地留下了无法磨灭的 “能量印记”。
基地 b 区走廊的高清监控录像,其帧率高达 1000 帧 \/ 秒,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动作和变化,这种监控设备通常用于高端科研实验的细节记录,
此前从未用于人员活动监控,只是因为 “逆流方舟” 计划的重要性,才临时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