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文明抉择(2 / 2)

日本奈良的中村师傅,已经 82 岁高龄,却依旧坚守在唐招提寺,从事木构修复工作。

这座由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寺庙,已有 1200 多年历史,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寺内的许多木构建筑因年代久远,出现了虫蛀、腐朽等问题,部分梁木甚至出现了裂痕,若不及时修复,可能会面临坍塌的风险。

2019 年,唐招提寺的金堂建筑还因木构老化,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濒危名单”,中村师傅正是在那时主动请缨,加入了修复团队。

中村师傅修复文物的态度堪称 “极致”,他始终坚持 “修旧如旧” 的原则,力求让修复后的建筑保持原有的风貌。

修复一根木梁,他要先花 3 个月研究木纹走向,了解木材的生长年轮,通过年轮的疏密判断木材的生长环境和树龄。

对于虫蛀的小孔,他不用现代的化学填充剂,而是用同树种、同树龄的木屑混合天然黏合剂填补,确保修补处与原木材的质地、颜色一致。

这种天然黏合剂是他根据古籍记载自行调配的,由糯米、石灰和桐油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环保且耐久性强,能与木材融为一体,历经百年也不会脱落。

打磨时,他更是用细砂纸一点点摩挲,力道均匀,速度缓慢,仿佛在照顾自己的孙子。

他常说:“木构会老,但匠心不能老,要让后人还能看到千年前的样子。”

为了找到合适的修复材料,他曾走遍日本的深山老林,寻找与古建筑同期的木材,有时甚至要在山里住上半个月,只为找到一根符合要求的木料。

有次为了修复金堂的一根主梁,他在京都府的深山里寻找了一个月,终于找到一棵树龄超过 300 年的樟树,这棵树的纹理和密度与原主梁完全一致,为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当时他手里攥着磨了 30 年的紫檀木刨子,这把刨子的刨刃已经被磨得发亮,木质手柄因常年握持而变得光滑温润。

他刚刨下一片 0.2 毫米厚、薄如蝉翼的木花,木花在空中轻轻飘落,带着淡淡的木材清香。

金色光流就裹住了他,木花没掉完就跟着飘向天空,阳光透过木花,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场面神奇又震撼,仿佛连时光都在此刻静止。

旁边的年轻学徒看到这一幕,赶紧用手机记录下来,这段视频后来在日本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木构修复这门传统手艺的魅力。

亚马逊雨林里的 10 岁女孩卡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跟着部落里的老人学习生存技能,却有着与生俱来的 “自然亲和力”。

她熟悉雨林里每一种植物的用途:

知道哪种藤蔓的汁液能止血,这种藤蔓的汁液涂抹在伤口上,能快速凝结血液,缓解疼痛,部落里的人打猎受伤后,都会用这种汁液进行紧急处理;

知道哪种树叶能包裹食物防腐,用这种树叶包裹肉类,能在高温环境下保存三天不变质,这是部落传承了数百年的保鲜方法;能用亚马逊王莲的叶柄藤蔓编出最结实的容器 ——

这种容器能装 5 公斤水而不渗漏,而且重量轻,便于携带,部落里的人都夸她 “手有魔法”。

她还能听懂一些动物的叫声,知道哪种鸟叫意味着危险,哪种猴啼表示发现了食物。

比如当她听到 “红尾鵟” 的叫声时,就会提醒部落里的人附近有美洲豹出没;听到 “卷尾猴” 的特定啼声时,就知道它们找到了成熟的果实,可以前往采摘。

平时,她最喜欢在雨林里穿梭,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有时会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下午,脸上满是童真的好奇。

她还会把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特征画在树皮上,虽然没有接受过绘画训练,但她的画却生动形象,部落里的老人说她 “能用画笔与自然对话”。

当时她刚在雨林的大树上编好一个拳头大的鸟窝,里面还躺着两只刚破壳、眼睛都没睁开的蜂鸟雏鸟。蜂鸟雏鸟的身体只有拇指大小,身上覆盖着细软的绒毛,轻轻一碰就会微微颤抖。

她正准备去附近找些柔软的苔藓铺在窝里,让雏鸟睡得更舒服。

金色光流裹住她时,她下意识地把鸟窝紧紧抱在怀里,生怕雏鸟受惊吓,小小的身体蜷缩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怀里的生命,雏鸟身上细软的绒毛都没被风吹乱,尽显孩童的纯真与善良。

旁边的母蜂鸟一直在树枝上盘旋,看到卡娅被光流包裹,却没有飞走,反而发出轻柔的鸣叫,仿佛在为她祝福。

陆衍之看着屏幕上这些人的资料,很快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

要么能把别人眼中 “不可能的事” 做成,比如老扬跟沙漠死磕三十年,在极端环境中创造生态奇迹,用坚持和智慧改变了沙漠的命运;

要么对生命、对事业有着极致的较真,比如中村师傅修复木构时的精益求精,用匠心守护着千年文化遗产;卡娅对弱小生命的守护,用纯真诠释着对自然的敬畏。

偏偏没有一个是政客或富豪,连国总统亲自提名的 “国家功勋企业家” 都没份 ——

这位企业家曾凭借石油产业积累了千亿财富,捐建过十几所大学,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却始终没收到金色烙印的召唤。

这个结果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也打破了 “权力和财富能决定一切” 的固有认知,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文明火种” 的真正含义。

有媒体评论称,这次 “逆流方舟” 的选人标准,是对 “文明价值” 的重新定义,它不看重权力和财富,而是聚焦于人类最本质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讽刺的是国的 “天穹计划” 庇护所。之前国天天在 、bbc 等国际新闻媒体上吹嘘,

说这个庇护所建在科罗拉多州地下 1000 米处,是 “人类文明的最后堡垒”,能在任何灾难中保护人类的精英阶层。

其防护能力堪称 “全球第一”——

能抗 100 万吨当量的核爆,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 67 倍;能防直径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击,这种规模的撞击曾导致恐龙灭绝,却无法对庇护所造成任何损伤。

内部设施更是奢华到极致,配备了恒温恒湿系统,能将温度精确控制在 25c,湿度保持在 50%;

私人医疗舱配备了最先进的体检设备和治疗仪器,能应对各种常见疾病和创伤;

高端餐饮区由米其林三星厨师坐镇,提供世界各地的美食;

连总统的宠物狗 “幸运儿” 都有专属供氧舱,里面还铺着价值 1 万美元的真丝垫子,配备了自动喂食器和玩具,生活待遇远超普通人类。

庇护所的建设成本高达 500 亿美元,

资金主要来自富豪的捐款,每位捐款超过 1 亿美元的富豪都能获得一个永久入驻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