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金色烙印(2 / 2)

更夸张的是,连靠分解动植物腐殖质生存的大真菌门菌丝体,都因为失去了 “食物来源”,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死亡。

化石记录显示,当时真菌的生存范围缩减了 90% 以上,差点在地球上绝迹。只有少数耐极端环境的真菌物种,依靠分解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有机质勉强存活,成为二叠纪末期陆地上罕见的生命痕迹。

2021 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二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真菌化石,其细胞壁厚度是普通真菌的 3 倍,能抵御高浓度的有毒气体,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少数能在二叠纪大灭绝中存活的陆地生物之一。

“生存概率未知”——

这六个字像重锤般砸在陆衍之心上。基地的 AI 模拟系统曾专门针对 “人类在二叠纪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做过推演,结果显示,

人类在无防护状态下暴露 1 小时,就会因双重致命因素出现器官衰竭。

一是低氧环境。当时大气氧含量仅 10%,不足现在的一半(现代大气氧含量约 21%)。人类暴露后会在 10 分钟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呼吸变得急促;

30 分钟后陷入缺氧性昏迷,大脑因缺氧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1 小时内肺部开始衰竭,即使被及时救治,也可能留下终身的呼吸功能障碍。

这一数据与高原反应的病理机制相似,但二叠纪的低氧环境更为极端,相当于人类在海拔 8000 米以上的 “死亡地带” 暴露,而目前人类在无供氧设备下,最多只能在海拔 7000 米处短暂停留。

二是极端高温。

当时全球平均气温高达 35c,赤道附近地区夏季温度甚至超过 40c,且大气湿度超过 80%。这种 “高温高湿” 的环境,让人体的散热系统根本无法承受,热量在体内不断积聚,

会迅速出现热射病症状。患者体温飙升至 40c以上,皮肤灼热发红,同时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若不及时降温,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死亡率超过 5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当环境温度超过 35c且湿度超过 70% 时,人体的热死亡率会呈指数级上升,而二叠纪的环境条件远超这一危险阈值。

说白了,去了之后 “能不能活全看命”,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能提供绝对保障。

AI 模拟系统的最高生存概率设定,是在携带全套防护装备且运气极好的情况下,也只有 37%,这个概率远低于深海潜航任务的安全系数 ——

目前 “龙宫” 基地的深海潜航任务成功率稳定在 99.2%,单次任务的风险概率仅为 0.8%,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传过程不可逆”—— 这句话翻译过来更直白,就是 “上了船就别想退票”。

一旦开始时空传送,人体分子结构会被重组,从原子层面进行拆解和重构,这个过程一旦启动,就无法中断,没有任何回头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连随身携带的物品都会被时空能量分解后重新构建,其稳定性无法保证。

上次基地进行小规模时空传送试验时,一只用于测试的小白鼠连同它的钛合金笼子,在传送过程中直接被分解成了碳粉。

监测仪只捕捉到一阵短暂的能量波动,随后屏幕上显示 “目标物质结构崩解”,连一点毛发或金属碎屑都没留下。

参与试验的科学家分析,可能是当时的时空能量不稳定,导致物质重组失败,这也让所有人对时空传送的风险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那次试验后,

基地的时空物理实验室还专门调整了能量稳定参数,将物质传送的成功率从最初的 30% 提升到了 65%,但对于人体传送,成功率依旧是个未知数。

陆衍之心里苦笑,这哪是什么 “船票”,分明是张写着 “自愿去史前喂真菌” 的报名表,而且还没地方填 “对高温过敏”“不耐低氧” 的备注,连基本的 “个人诉求” 都无处安放。

他甚至能想象到,自己在二叠纪的高温环境下,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艰难地寻找水源和安全避难所的场景,而周围可能连一只活的昆虫都见不到,只有死寂的大地和偶尔喷发的火山。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二叠纪末期全球火山活动异常频繁,仅西伯利亚暗色岩省的火山喷发就持续了上百万年,喷出的岩浆覆盖面积超过 200 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整个欧洲的大小,大量火山灰和有毒气体弥漫在空气中,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

更要命的是,这绝非躺着享福的差事,而是要把人类文明的小命扛在肩上。任务成功了,或许能在两亿五千万年前的时空里种颗 “时间种子”——

把人类的基因片段、技术图谱封存在特制的钛合金容器里。这些容器采用了基地最先进的材料技术,能抗 1500c高温和 500 兆帕压强,理论上能在地质层中保存数亿年,

即使经历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也能保持内部物质的稳定,为人类文明留下一线延续的可能。这种容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埃及的金字塔密闭技术,

结合了现代材料科学,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两亿年的地质变迁后,容器内部的基因样本仍能保持 90% 以上的完整性。

可一旦失败,连给后世留句 “我尽力了” 的机会都没有,比基地里那些存了十年、没人备份的旧数据硬盘还惨 ——

至少那些硬盘坏了还能当个镇纸用,外壳上的划痕还能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而他们若失败,只会在史前时代悄无声息地消失,

连一点存在过的痕迹都留不下,就像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仿佛这场 “逆流方舟” 计划从未启动过。

“指挥官?”

身旁的副官小周轻轻戳了戳他的胳膊,声音细得跟蚊子似的。

了解小周的人都知道,这小子平时在演习里喊 “冲啊” 能震碎麦克风,声音穿透力极强,上次模拟对抗时,他的吼声甚至让敌方监听设备出现了杂音,是基地出了名的 “大嗓门”。

有次基地举办卡拉 oK 比赛,他一首《青藏高原》直接唱破了音响的高音单元,最后还得了个 “最佳破音奖”,成了基地里的笑谈。

可此刻,他却死死盯着陆衍之的通讯器,眼睛瞪得比监测仪上的红色警报灯还圆,瞳孔因震惊而放大。

手里端着的海鲜味泡面汤洒了半杯在裤腿上,温热的液体顺着裤管往下流,浸湿了他的袜子,他却浑然不觉,连嘴角残留的泡面油都忘了擦。

显然,他是被通讯器上旋转的金色烙印吓呆了,从未见过如此诡异又神奇的景象,那光芒与他之前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 “外星信号” 场景如出一辙,让他一时之间无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