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科考队员曾用声呐探测到装置内部有规律的能量波动,却始终无法破解其用途,而此刻画面里,小型多面体正持续向巨型本体传输淡绿色能量脉冲。
第二个气泡泛着淡金色光芒,里面是 “归乡协议” 的全息文本片段:“时间锚点:白垩纪晚期(约 6600 万年前,对应地球地质纪年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此时恐龙仍为陆地优势物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为现在的 3 倍)”“筛选标准:意识强度≥0.9(人类平均意识强度经全球脑科学联盟检测为 0.5,仅少数长期处于深度冥想状态的修行者或罕见的‘超感知者’能达到 0.7)”“旧纪元通道:
需 102?焦耳能量开启(相当于 1013 颗当量为 1000 万吨 tNt 的氢弹同时爆炸,远超人类目前可控核能的 1012 倍)”。
这些文字旁还附着简易示意图,标注着 “通道坐标与地球地轴夹角 37°” 的关键信息。
第三个气泡则带着温暖的淡紫色光晕,里面是 “守护者” 种族的记忆画面:
一颗直径 1.2 倍地球的蓝色星球悬浮在宇宙中,其表面覆盖着比地球更茂密的环形森林,两极没有冰层,而是泛着银光的液态水海洋。
突然,星球核心爆发剧烈爆炸,淡紫色的光芒(经路屿意识自动解析,波长恰好 400 纳米,属于可见光中的紫光波段)瞬间吞噬了整个星球。
爆炸前的最后一刻,无数透明 “胶囊” 从星球表面的发射塔升空 —— 这些胶囊长 1 米、宽 0.5 米,材质类似耐高温的超透玻璃,内部蜷缩着形态类似人类胚胎、却有两对透明翼膜的 “幼子”。
记忆片段还附带环境数据:当时的地球(约 6600 万年前)氧气浓度达 30%(现为 21%),平均地表温度 25c,
与守护者母星的生态环境重合度高达 89%,因此被选为 “幼子培育摇篮” 之一。
路屿集中意识想要抓取 “时间锚点” 的更多细节,指尖(意识体的虚拟形态)刚触碰到金色气泡,一股灼热的能量突然从光流海洋深处喷涌而出 ——
温度瞬间从 15c飙升至 100c,不是火焰的灼烧感,而是像被高温等离子体包裹,他的虚拟太阳穴开始以每秒 5 次的频率突突跳动,
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尖锐的嗡鸣(意识解析显示频率为 5000 赫兹,远超人类听觉上限
赫兹的认知,但意识体仍能感知到其带来的眩晕感)。
原本有序穿梭的光流开始紊乱,海鳗般的能量体相互碰撞,迸发出细碎的火花;
悬浮的信息气泡接连 “啵啵” 破裂,透明外壳碎成无数细小的蓝光,
像寒冬里融化的雪花般,在黑暗中缓缓消散 ——
路屿的意识也随着这股混乱,逐渐向无边的虚无坠落。
主控室的警报声瞬间撕裂空气 ——
1000 赫兹的高频声波混着 120 分贝的冲击(相当于喷气式飞机起飞时的噪音强度,远超 85 分贝的听力损伤阈值),在场研究员纷纷条件反射地捂紧耳朵,耳郭传来明显的刺痛感。
天花板上的红色警示灯疯狂闪烁,每秒 3 次的频率精准击中人类对危机信号的本能警觉,光线在布满控制台的房间里投下跳动的血色阴影。
路屿所在的生命维持舱内,高强度硼硅玻璃(莫氏硬度 6.5,可承受 2000psi 压力)表面突然泛起白雾 —— 那是他急促呼吸凝结的水汽。
下一秒,他的躯体猛地弓起,脊柱弯成近乎对折的弧度,像被一双无形的巨手扼住喉咙,发出频率仅 80 赫兹的低沉嘶吼,这是声带在极致痛苦下无法振动的破碎声。
脖颈处的青筋如蚯蚓般凸起,甚至能看到血液在血管里湍急流动的搏动;嘴角溢出的淡红色血迹裹着细密泡沫,这是肺泡破裂导致的血性泡沫痰(医学上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示肺部已出现不可逆损伤)。
他的指甲深深嵌进舱壁玻璃,留下三道 0.1 毫米深的划痕 —— 要知道这种硼硅玻璃日常需金刚石刀具才能留下痕迹,足见他此刻爆发的力量已突破人类生理极限。
监测屏上的数据流彻底陷入混乱,绿色的正常数值被刺眼的红色乱码覆盖:心率飙升至 180 次 \/ 分(远超成人静息心率 60-100 次 \/ 分的范围,接近运动员极限运动时的心率峰值),
血压突破 200\/120hg(属于三级高血压急症,可能引发颅内出血),脑电波振幅更是冲破仪器 100 微伏的测量上限,屏幕中央只剩下 “意识过载” 四个红色大字,
伴随的提示音尖锐得让人心跳漏拍 —— 那是设备在超出负荷时的自我保护警报,此前从未在 “深时联络计划” 的实验中出现过。
几乎同时,全球 12 座顶级天文台的监测系统集体触发红色预警。中国贵州的 FASt 射电望远镜(口径 500 米,灵敏度是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 10 倍,
能捕捉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率先记录到异常:一道定向能量脉冲从马里亚纳海沟(全球最深海沟,最深处
米,水压相当于 1100 个大气压)底部喷发;
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轨道高度 550 公里,观测波长覆盖可见光至近红外,分辨率达 0.05 角秒)在地球轨道同步捕捉到这道脉冲的轨迹,其速度竟达光速的 2.3 倍 ——
这直接违背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 “光速不可超越” 的核心定律,要知道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快宇宙射线速度也仅接近光速 99.99%。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由 4 台 8.2 米口径望远镜组成,
分辨率相当于在月球上看清一枚硬币)则精准定位了脉冲的目的地:银河系中心人马座 A(一颗质量为太阳 430 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 2.6 万光年)附近的未知星域,
坐标精确到赤经 17h4540.041s、赤纬 - 29°00′28.12″,屏幕上的蓝色能量轨迹如同一道撕裂宇宙的闪电,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格外刺眼。
“深时联络计划” 首席科学家陆衍之疯了般扑到舱体前,他的白大褂被控制台边缘勾破也浑然不觉。双手重重拍在玻璃上,掌心因用力而发红,甚至留下清晰的红色掌印 ——
那是毛细血管破裂的痕迹。他的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慌乱,连音调都比平时高了半个八度:“路屿!路屿!坚持住!我们还没解开深海脉冲的秘密!” 路屿猛地睁开眼睛,
瞳孔深处残留着旋转的星云蓝光(波长 450-495 纳米,与宇宙尘埃反射的星光波段一致,仿佛有一片微型银河在其中燃烧),但那蓝光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淡。
他突然抓住陆衍之伸进舱内的手臂,指甲几乎嵌进对方的皮肉,留下几道 0.5 毫米深的血痕 —— 陆衍之却没哼一声,反而攥紧路屿的手,试图传递力量。
路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嘶吼,每一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血沫:
“坐标…… 不是地点…… 是时间!它们…… 要回家…… 回到…… 白垩纪!回到…… 摇篮没破的时候!!”
(白垩纪始于 1.45 亿年前,结束于 6600 万年前,因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摇篮没破” 暗指撞击前的稳定生态环境)
话音落下的瞬间,路屿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像被狂风扑灭的烛火。脑电波监测屏上的波纹瞬间拉成一条平直的绿色直线,刺耳的 “滴滴” 声取代了之前的警报 ——
这是生命体征消失的信号,他的意识永远留在了那片蓝色光流之中。而主控室的巨型投影屏上,全球深海网络的蓝光突然增强 10 倍(亮度达到 5000 尼特,相当于正午阳光的强度),
2000 个深海传感器(覆盖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深海地质监测节点)传来的信号在屏幕上汇聚,形成一个直径 10 米的 “时间罗盘”:
罗盘刻度以 “万年” 为单位,银色的指针正朝着 “-6600 万年” 的方向缓慢转动,每转动一格(代表 1000 年),屏幕边缘的红色 “倒计时” 数字就减少一秒,目前显示 “10:59:58”。
空气里突然弥漫起淡淡的臭氧味(能量脉冲电离空气产生的产物),温度从 22c骤降至 18c。更诡异的是,
一阵来自远古的、沉重的脚步声在主控室里回荡,频率稳定在每秒 1 次 ——
那声音像是通过通风管道传来,
震得控制台的按钮微微颤动,仿佛有某种巨型生物正从 6600 万年前的时空深处走来。
所有人都明白,白垩纪的 “摇篮”,即将在现代地球开启通道,而人类对此毫无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