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观火” 计划(1 / 2)

当文件在量子计算机的保护下打开后,一连串的数据和实验室名称让所有人的神经瞬间绷紧:

过去 3 个月里, 国位于内华达州的 “黑岩生物实验室”、麻省理工的 “AI 意识研究所”,以及位于夏威夷的 “深海信号分析中心”,活动异常频繁 ——

这些机构都是国军方资助的秘密研究机构,平时很少公开活动,这次的异常举动显然与深海网络有关。

黑岩生物实验室

计算资源:调用了 12 台 Ib Suit 级超算(总算力达 2400pFlops,是 “昆仑 - III” 的 2 倍,Ib Suit 是目前全球第二快的超算,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这些超算原本用于核武器模拟,现在却全部转向了生物数据处理。

经费消耗:每周消耗的实验经费超过 1.2 亿美元,其中 40% 用于采购特种生物材料 —— 比如耐高压的合成神经组织,每克成本 5 万美元;

这种组织能在

米深海压力下保持活性(人类天然神经组织在 2 纳克 \/ 毫升),避免被深海网络识别。

这是因为之前的 “接收者” 都因接触过信号而被标记,容易引发深海网络的注意。

精神意志坚韧:能在万米深海的幽闭环境(深潜器舱内空间仅 15 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型卫生间)中保持冷静,还要承受可能来自深海网络的信号干扰 ——

模拟测试中,需要在 1.8 赫兹信号下保持 24 小时清醒,且误差率低于 5%。幽闭恐惧症和神经衰弱患者被直接排除。

专业技能过硬:队长需要有丰富的深潜经验,能应对各种突发故障;技术员需要熟悉深潜器的所有设备,能快速维修;观测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捕捉关键信息。

三人的技能必须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自愿签署 “生死状”:没人能保证深潜器不会被国的反潜设备或深海网络发现;

一旦暴露,深潜器的自持力只有 48 小时,救援成功的概率低于 10%。队员必须自愿承担风险,家属也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最终,三人小队确定下来,他们的档案被列为 “最高机密”,只有项目核心成员能查阅:

队长李默少校:35 岁,前海军深潜部队成员,有 12 次万米深潜经验。2023 年 “万米海试” 中,他驾驶的 “深潜者 - IV” 遭遇氢燃料电池管路破裂 ——

氢燃料电池是深潜器的主要能源,破裂后可能导致爆炸。在

米深海、4c 的低温环境中,他仅凭手电筒的光;

手动用备用密封胶带修复了管路(密封胶带能承受 100 兆帕的压力),在氧气仅剩 30% 的情况下,坚持 3 小时后成功返航,因此获得 “深海勇士” 勋章。

他性格沉稳,临危不乱,是队长的不二人选。

技术员陈曦:29 岁,“隐梭” 深潜器的总设计师之一,熟悉所有设备的应急操作。她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博士期间主攻深潜器设计,参与了 “隐梭” 的研发全过程。

她设计的 “隐梭” 原型机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 72 小时续航测试,期间遭遇 2 次深海暗流(最大流速 1.5 米 \/ 秒,足以将深潜器冲离航线);

靠她设计的自动避障系统成功躲过,零故障运行,被业内称为 “深海幽灵” 的缔造者。她心思缜密,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各种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