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的暴风雪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以一种近乎愤怒的姿态肆虐着天地。狂风不再是单纯的气流,而是化作了千万把无形的冰刃,裹挟着坚硬的雪粒,疯狂切割着空气中每一寸温暖。能见度骤降至不足十米,前方的道路完全被白茫茫的混沌吞噬,仿佛整个世界都回归到了天地未开的原始状态。远处的雪峰在狂风中若隐若现,如同蛰伏在白色帷幕后的远古巨兽,随时准备吞噬任何敢于挑战这片禁地的生命。
脚下的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融水,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中保持着诡异的液态,这是昆仑山特有的超冷水现象。特制的冰爪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每一步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平衡感。冰缝如同大地的伤疤,在雪幕中若隐若现,最深的地方据说可达数百米,一旦坠入,绝无生还可能。根据国际登山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在过去十年间,昆仑山北坡就发生了47起致命冰缝坠落事故,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探险家。
叶天走在队伍最前方,他的防寒服已经结了一层薄冰,每一次呼吸都在面罩上凝结成霜花。手腕上的天命系统界面闪烁着幽蓝的光芒,复杂的数据流在虚拟屏幕上快速滚动。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既要判断前路,又要时刻关注系统的预警。作为团队的技术核心,他清楚地知道,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带,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不行了......真不行了......王胖子扶着一块巨大的冰柱,大口喘着粗气。他的脸被冻得通红,汗水混着雪水从额角滑落,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就结成了冰珠。老叶,你那什么系统,能不能算算哪有热炕头啊?这鬼地方比北极还冷!我听说1959年有支苏联探险队在这里全军覆没,尸体三十年后才被发现,都冻成了人形冰雕——咱们可别步后尘啊!
叶天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进,声音透过面罩传来:根据系统记录,那支苏联探险队遇难的主要原因是装备不足和决策失误。我们现在配备的是最新型的极地防护服,理论上可以在零下六十度的环境中维持核心体温。
理论?王胖子苦笑着摇头,老叶啊,你可别拿理论说事。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时,不也是理论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结果呢?还不是靠人的意志力创造了奇迹!要我说啊,在这种地方,科技再先进也比不上老祖宗的经验靠谱。
龙渊冷哼一声,长剑在风雪中发出嗡鸣:胖子,省点力气走路。根据气象记录,昆仑山北坡的极端低温可达零下五十三度,现在的温度还算温和。他的内力在体内缓缓流转,在体表形成一层薄薄的气膜,有效抵御着严寒。这位曾在特种部队服役十五年的老兵,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超常人。
孙雪紧抱着她的考古笔记,试图从漫天风雪中辨认方向。王大哥,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法师当年途经昆仑时,也曾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后来他观察到岩层中的石英脉走向,才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她说着,用手套拂开面前岩壁上的积雪,露出底下闪烁着微光的石英晶体。你们看,这些石英晶体的排列方向与古籍中记载的完全一致,这说明我们正走在正确的路线上。
张起灵如幽灵般沉默地站在队伍侧翼,他的黑色冲锋衣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突然,他抬起手指向左前方:风向变了。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位神秘的向导总是能在最危急的时刻发现关键线索,尽管没人知道他的真实来历。
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发现那片区域的雪花飘落轨迹异常。雪花不是垂直落下,而是绕着某个看不见的中心旋转,形成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微弱漩涡。这现象极其隐蔽,若不是张起灵提醒,根本无人能够察觉。
风眼现象!孙雪兴奋地翻开笔记,《昆仑秘录》记载,轮回庙的入口常以风眼为标志。明代道士清虚子在《西行杂记》中详细描述过,他在万历年间通过识别风眼,找到了掩埋在雪线之下的古格王朝祭坛。不过他在日记中警告,这类入口通常设有守护陷阱。
叶天调出系统数据,虚拟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该区域的能量读数。能量波动异常,读数正在持续升高。根据冰川运动模型分析,这片岩壁后方应该存在一个巨大的空腔。他的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滑动,不过数据显示,类似结构的稳定性通常只有60%-70%,1982年日本探险队就是在类似结构的入口处遭遇坍塌,三人遇难。那支队伍的领队佐藤一郎在最后的录音中说:这里的冰雪像是活的一样,它们在阻止我们前进。
王胖子闻言立刻紧张起来:等等!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能要重蹈日本探险队的覆辙?老叶,你这系统就不能给个准话吗?到底是安全还是危险?
任何探险都有风险,叶天平静地回答,但根据我的计算,现在坍塌的概率只有32%,远低于当年日本探险队遭遇的68%。关键在于我们要快速通过危险区域。
龙渊当机立断:过去看看。所有人保持警戒,注意脚下。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是多年军旅生涯磨砺出的特质。记住,在这种环境下,犹豫就是最大的危险。1998年中美联合登山队的教训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决策迟疑,他们在暴风雪中多耽误了二十分钟,导致整支队伍被困在海拔7000米处,最终只有两人生还。
团队缓缓向岩壁移动,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王胖子一边走一边嘟囔:希望别是另一个坑爹的陷阱!记得上次在云南献王墓吗?那该死的连环机关差点把我变成烤乳猪!要我说啊,这些古人设计机关的心思,要是用在正道上,说不定工业革命都要提前几百年。
叶天瞥了他一眼,淡淡回应:集中精神。系统探测到内部空间结构复杂,能量读数已经突破5000单位,远超安全阈值。根据数据库比对,这个读数与西藏古格王朝遗址的能量特征有78%的相似度。古格王朝遗址在1985年被发现时,也检测到类似的能量波动,后来证实那是某种古代能量装置在运作。
孙雪补充道:不仅如此,根据我在大英图书馆看到的敦煌遗书副本,轮回庙中确实记载着一种叫做天地元气的能量收集装置。唐代僧人慧超在《往五天竺国传》中描述,这种装置能够吸收日月精华,转化为某种特殊的能量场。
随着我们靠近岩壁,那股异常的风向更加明显。张起灵突然抬手示意停下,他的目光锁定在岩壁底部的一处凹陷。有血迹。他平静地说,俯身用手指抹过石缝中几乎被冰雪覆盖的暗红色痕迹,不超过三天。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龙渊立即进入战斗状态,长剑完全出鞘:看来有人比我们早到。注意四周,可能还有其他人。他的眼神变得锐利,根据情报,至少有三支队伍在我们之前进入了昆仑山区域。其中一支是国际文物走私集团,另一支是日本的神秘学研究协会,还有一支身份不明。
清理开岩壁表面的积雪和冰层,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裂缝逐渐显露。裂缝边缘覆盖着厚厚的冰晶,在夕阳余晖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像是镶嵌在岩壁上的钻石。裂缝深处,隐约有微弱的气流涌出,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同于冰雪的陈旧气息——那是一种混合着尘土、檀香和淡淡血腥的味道,让人不寒而栗。
这真是轮回庙的入口?我忍不住怀疑,传说中的魔国圣地,入口就这么不起眼?
孙雪凑近观察,用手电照亮裂缝内部:从开凿痕迹看,这确实是人工通道。你看这些凿痕,采用的是古羌人特有的斜向开凿法。《山海经》补遗记载,魔国遗迹常以隐蔽入口保护重要场所。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在新疆发现的精绝古城入口,也是这般隐蔽。不过...她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斯坦因在笔记中提到,精绝古城的入口处刻着一行警告:入此门者,当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