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肝气内郁(1 / 2)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们来聊聊一个重要且值得深思的话题——肝气内郁。这个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关乎情绪健康,更与我们的脏腑功能息息相关。

明代着名医家朱丹溪在《金匮钩玄》中提到:“脏腑之火,根于五志,六欲七情激之,其火随起。”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五脏六腑所表现出的“上火”现象,其根源往往在于情志的波动。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以及眼、耳、鼻、舌、身、意、识的“六欲”,一旦过度或长期压抑,就会激发体内“火”的升腾。当我们生气时,身体会迅速作出反应。最典型的第一个表现往往出现在口腔:口苦、口干、咽喉发燥,甚至舌苔变黄。若情绪持续激动,肝火进一步上炎,还可能出现两胁胀痛、头晕目眩、面红耳赤,严重时甚至感觉头脑昏沉,仿佛被一团气堵住,这就是典型的“肝火上扰”或“肝气郁结化火”的表现。此时,若不及时疏导情绪,肝气无法舒展,久而久之便会伤及脏腑,引发更复杂的健康问题。因此,学会及时宣泄情绪、调畅气机,是维护健康的关键一步。

回想二十几年前,如果医生给一位男性患者开具加味逍遥丸,患者往往会面露疑色,甚至婉拒用药。因为在传统认知中,逍遥丸被视为“妇科圣药”,主要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前烦躁、乳房胀痛、情绪低落等与肝郁脾虚相关的症状。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家庭责任、人际竞争等多重因素叠加,男性面临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出现情绪抑郁、易怒、胸闷、叹气频作等肝气不舒的表现。他们和女性一样,内心也会积压情绪,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极高的男性,更容易陷入自我压抑的状态。因此,现代临床中,加味逍遥丸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女性,而是广泛用于各类因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的患者,帮助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效果显着。

说到“长出气”“叹气”,这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其实暗藏健康信号。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孩子们天性纯真,通常被认为是“没心没肺”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尤其在学龄前后,心理负担较轻,一般不易出现肝气郁结。但如果发现孩子频繁叹气、深呼吸,家长切不可简单归因为“孩子装大人”或“学习太累”,而应警惕是否存在心脏方面的隐患。因为叹气不仅是一种情绪释放,也是一种身体自我调节的方式——当心肺功能不足、气血亏虚时,身体会本能地通过深呼吸来补充氧气。临床上,许多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发现,儿童反复叹气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表现之一。由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描述“胸闷”“心悸”“乏力”等感受,只能通过不自觉的长出气来缓解不适。

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引发,如未及时治疗的扁桃体炎、中耳炎、咽炎等,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心肌组织,导致心肌受损。若未及时干预,不仅恢复缓慢,还可能发展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此类疾病属于免疫性损伤,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常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炎症反应,过程复杂且需长期随访。因此,当孩子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心跳过快或不规则,尤其是频繁喘气时,务必及时就医排查,切勿将其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至于成年人,无论男女,都可能面临肝气郁结的困扰。尤其是现代职场中,长期高压工作、作息紊乱、情绪压抑,使得肝失疏泄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男性而言,那些心思细腻、责任感强、追求完美、不愿示弱的人,更容易将情绪内化,不愿倾诉或释放。一旦遭遇挫折或不公,怒气郁结于心,次日便可能感到两胁胀满、胸口发闷,甚至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性格越内向,压抑越深,症状往往越明显。若长期得不到疏导,肝郁化火,火旺伤阴,可能进一步引发高血压、甲状腺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影响免疫系统。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重视情绪管理,学会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冥想放松、倾诉交流等方式疏解压力。中医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是强调心态平和对健康的根本意义。

我认识一位男士,他出身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自小在田间地头长大,没有优越的教育资源,也未能考入名校,仅凭一份踏实和敏锐的头脑,一步步走出大山。尽管他没有高学历的光环,却凭借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和极强的学习能力,竟在一家文化单位谋得一职。这在当时可谓极为不易,毕竟那是一家汇聚了众多硕士、博士的单位,同事们大多出身名校,言谈举止间透着书卷气。他初来乍到时,常感格格不入,但他并未退缩,而是以谦逊的态度、圆滑的处事方式,以及超乎常人的毅力,默默耕耘,逐渐在单位里赢得了一席之地。他深知自己的短板,因此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凡事追求完美,力求滴水不漏,绝不给他人留下任何挑剔的借口。即便偶有失误被领导当众训斥,他也能面带微笑,从容应对,表现得大度豁达,仿佛那些批评如清风拂面,丝毫不入心。然而,那些与他共事多年、关系亲近的同事都清楚,那不过是他的伪装——他其实是在咬牙忍耐,强撑着一副举重若轻的姿态,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他负责牵头的一个重点项目出现了重大疏漏,导致整体进度延误,领导震怒,在会议上当众严厉斥责他,言辞激烈,毫不留情。那一刻,他低着头,双手紧握,指节发白,却仍强作镇定,嘴角勉强扬起一丝笑意,向领导道歉并承诺立即整改。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辩解一句,也没有在同事面前流露出半分委屈或愤怒。他依旧按时上班,照常开会,仿佛一切如常。然而,两个星期后,他突然打电话约我见面,语气低沉,神情憔悴。一坐下便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他最近总觉得嗓子里像卡了什么东西,吞咽时尤其明显,怀疑自己是不是长了瘤子,甚至偷偷上网查了症状,越看越害怕。我仔细听他描述,结合他的情绪状态,立刻意识到这并非器质性病变,而是典型的“梅核气”——中医如此命名,形容其如梅核梗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西医则称之为“咽神经官能症”,属于功能性咽喉疾病,多由情绪压抑、怒气郁结所致。

人生气时,身体往往第一时间发出警告。最常见的反应便是口苦、咽喉发干,严重时还会出现两肋胀痛、头晕目眩,甚至感觉“被气蒙了”,整个人浑浑噩噩。这在中医理论中被归因为“肝火上炎”——情绪波动导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性上炎,直冲头面咽喉。若此时不能及时疏导情绪,将怒气合理释放,这些症状虽可能随时间淡化,但肝郁之气并未真正消散,反而潜藏体内,形成“郁结”,进而引发“梅核气”等后遗症。更值得警惕的是,长期处于高压、负面情绪中,不仅影响消化与睡眠,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有临床统计表明,许多癌症患者在回顾病史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在确诊前的三到五年内,曾经历过重大情感创伤或情绪剧烈波动,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事业受挫等。这些强烈的心理应激,被认为严重干扰了免疫监视机制,使得异常细胞逃避免疫清除,最终演变为恶性肿瘤。

“梅核气”与食道癌在症状上确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为咽喉异物感,容易引起误判。但二者本质截然不同。梅核气属于功能性障碍,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患者主观感觉明显,尤其在安静独处、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时更为突出,而进食时因咀嚼和吞咽动作分散了注意力,异物感反而减轻甚至消失。它并非真实存在肿块或病变,而是情绪压抑在身体上的投射。而食道癌则是器质性病变,是食道黏膜发生恶性增生,形成肿瘤,随着肿瘤增大,会物理性阻塞食道,导致吞咽困难,尤其在进食硬质、大块食物时更为明显,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因此,若出现持续性吞咽不适,必须及时就医,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针对“梅核气”,中医主张从疏肝解郁入手。最常用的药物是逍遥丸,尤其适合肝郁脾虚型患者。如今市面上销售的多为“加味逍遥丸”,在传统逍遥散基础上加入了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之品,增强了清泄肝火的作用。服用后往往能缓解情绪焦虑,改善咽喉异物感,使人感到身心轻快。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过去二三十年,医学界将神经性皮炎、胃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列为“身心疾病”,即心理与生理交互作用所致的疾病。而如今,随着研究深入,已有约70%的疾病被归入这一范畴,从皮肤病到心血管病,从消化系统到免疫系统,几乎无一不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正因如此,原本多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情绪抑郁的逍遥丸,如今也广泛应用于男性,帮助缓解工作压力、情绪郁结带来的身体不适,实属顺应时代之变。

此外,还有一种中成药名为舒肝丸,同样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闷、胁痛、咽喉异物感等症状。其组方中包含沉香、木香、厚朴等行气化湿、降逆除满的药材,药力较逍遥丸更为峻猛,起效也更快,尤其适合气滞较重、胸腹胀满明显的患者。但正因其药性较强,不宜久服,否则可能耗伤正气,导致身体虚弱。中医讲究“中病即止”,即症状缓解后便应停药,转为调养为主,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这位男士听后若有所思,终于意识到,长期压抑情绪并非坚强,而是对身体的慢性伤害。真正的强大,是既能承担责任,也能正视情绪,学会释放与自洽。

2. 男人需舒肝壮阳,切莫补肾壮阳

《素问·痿论》明确指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这段古训深刻揭示了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根源并非单纯的身体亏虚,而是与情志、欲望和肝的功能密切相关。其含义是,当一个人内心欲望无度,长期处于思欲过盛、情绪波动、房事不节的状态时,会导致“宗筋”——即男性生殖系统的关键组织——失去应有的张力与功能,从而引发阳痿或遗精等病症。而这种“筋痿”的根本原因,在于肝气失调,肝失疏泄,不能濡养宗筋。因此,中医认为,阳痿之病,其标在肾,其本在肝。

男人的健康问题,尤其是性功能方面的困扰,往往与肝的功能状态及情绪调节能力息息相关。其中,阳痿是最常见却也最容易被误解的病症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琦教授作为国内知名的男科专家,数十年来致力于男性健康研究,每天接诊大量因阳痿而痛苦不堪的患者。许多男性在患病后,出于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伴侣感受的顾忌,不惜重金购买各类“补肾壮阳”类保健品或中药,寄希望于通过“补肾”来恢复“男子气概”。然而,多数人发现,即便长期服用鹿茸、海马、淫羊藿等名贵药材,症状依旧毫无起色,甚至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失眠、血压升高等“上火”反应,这不禁让人深思:我们是否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