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242章 没有火力的人容易得癌

第242章 没有火力的人容易得癌(1 / 2)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健康的重要话题——为什么火力不足的人容易患上癌症。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健康细节。我们常常把癌症视为突如其来的灾难,但其实,它的种子往往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悄然埋下。

首先,让我们追溯到宋代,那时的医学典籍《圣济总录》中提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雍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肿瘤的本质——它不是凭空出现的怪物,而是气血运行受阻、长期淤积的结果。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它们如同江河湖海,必须川流不息。一旦因寒、因郁、因虚而导致流动迟缓,便形成了“留滞”的病灶。这种“留滞”日积月累,就成了肿瘤滋生的温床。因此,预防肿瘤的关键,不在于对抗某种病毒或细菌,而在于维护气血的畅通与旺盛。

接下来,我们聊聊过敏体质的人为何不容易得癌症。《灵枢》中提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人体的气血在温暖状态下才能正常流通,遇到寒冷就会淤滞不畅。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常处于一种免疫系统高度敏感的状态。这种敏感,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过度防御”。曾在“SN中文网”的“名医讲坛”直播现场,我有幸采访了北京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余力生主任,这位留德的医学博士在谈到过敏性鼻炎时,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只要不离开过敏原,病人就会持续发作,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规避。然而现实是,即便离开了花粉弥漫的春天,躲过了尘螨滋生的潮湿环境,几年之后,新的过敏原又会悄然出现——可能从花粉转为霉菌,从宠物皮屑变为食物蛋白。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天生“警觉性”过高,像一台全天候运行的雷达,连最微弱的信号都不放过。

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虽然带来了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痒等不适,但也恰恰是这种“高度戒备”的状态,使得他们对体内异常细胞的监控能力远超常人。免疫系统过分敏感,把一般免疫系统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都发现了,会引发轩然大波,导致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这种高度敏感性是天生的,就像父母赐予的容貌一样,与生俱来。然而,余力生主任也给了过敏人群一句极大的安慰:“这类人可能不容易得癌症,也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敏感。”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刻的医学逻辑。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人之所以得癌是因为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出错,出错的细胞有可能变成癌细胞。细胞分化出错是难以避免的生物现象。从年轻时起,我们体内的数不清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分裂与更新,每一次复制都存在出错的概率。这些错误在年轻时往往能被免疫系统迅速识别并清除。而敏感的免疫系统能够在早期就发现身体里出错的癌症细胞,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人到了老年,火力不足,阳气渐衰,免疫系统的“雷达”开始老化、迟钝,对出错的细胞没有及时发现,或对已经成了敌人的癌症细胞没有清除的能力,癌细胞就逐渐积累下来,最终突破防线,演变为临床上可见的癌症。

因此,人的癌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之后,因为人到了老年,免疫系统没有年轻人那么敏感,失灵了。美国有医学专家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尸体解剖,发现1\/4的人体内有肿瘤,只是他们未必因为癌症而死。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在欧洲的中国访问学者,在完成200多例高龄老人的解剖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体内都存在隐匿性肿瘤,只是这些肿瘤生长缓慢,未引发症状。他进一步推测,如果人类寿命普遍达到100岁,几乎每个人体内都将携带3到4个微小的、未被发现的肿瘤。以肺癌为例,如今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且多发于70岁以后,医学界甚至将其称为“老年癌”,这并非偶然,而是身体机能衰退、火力衰减的必然结果。

那么,“火力”究竟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火力指的是人体的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温煦身体、推动气血运行、抵御外邪入侵。阳气充足,五脏六腑才能各司其职,免疫系统才能高效运转。一旦阳气不足,火力衰弱,不仅容易怕冷、乏力、食欲不振,更关键的是,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大大减弱。同时,阳虚生内寒,寒则血凝,气血运行更加迟滞,进一步为肿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因此,保持适当的火力,是预防癌症的根本之道。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养护阳气:饮食上,多食用温补之品,如生姜、大枣、桂圆、羊肉、核桃等,避免长期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运动上,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以微微出汗为宜,促进气血流通;作息上,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阳气;情志上,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长期抑郁、焦虑,因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情绪波动直接影响气血运行。

此外,定期体检、关注身体信号、及时调理亚健康状态,也是防癌的重要环节。我们不必恐惧癌症,但必须敬畏生命。与其等到疾病降临再追悔莫及,不如从今天开始,点燃体内的“生命之火”,让阳气充盈,让免疫系统始终保持警觉。

上火在一定程度上与免疫系统类似,是一种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和内在的自洁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了机体的警觉性,也确保了免疫系统的敏感与活跃,可以被视为身体的一种天然自我保护机制。当身体遭遇病毒、细菌或外界环境变化时,适度的“上火”其实是免疫系统正在积极应对的表现。因此,可以说一个完全“不上火”的身体,反而可能意味着其反应机制迟钝,缺乏应有的活力,某种程度上显得气息奄奄、生机不足。这种状态虽然看似虚弱,代谢缓慢,情绪平稳,但也并非全然不好,因为其体内较少产生内热,从而减少了诸如口疮、痤疮、咽喉肿痛等与“上火”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尤其在气候炎热或饮食辛辣时更具适应优势。

然而,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在未老之前就出现阳气虚弱、火力不足的情况,那么本应属于老年阶段才出现的退行性问题,包括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提前发生。阳气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是温煦、推动、激发身体各项机能的能量源泉。一旦阳气不足,身体的代谢减缓,气血运行不畅,毒素难以及时排出,久而久之便形成“阴盛阳衰”的病理状态,为重大疾病埋下隐患。

2.阳光下扩胸可以防癌

金·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中提到:“乳岩乃阴极阳衰,虚阳积而与,血无阳安能散,故此血渗于心经,即生此疾。”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乳腺癌的形成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人体阳气虚弱,无法温通血脉,血液运行受阻,便容易形成淤滞,所谓“血淤成块”,长期积累可能演变为乳腺肿块乃至乳腺癌。现代医学也发现,血液循环不畅、淋巴回流受阻、局部组织缺氧等状态,正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重要条件。

“阳虚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这一观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胡凯文教授在着名演员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后提出,引发广泛关注。胡教授指出,阳虚体质者不仅身体能量低下,新陈代谢缓慢,而且心理上也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等负面状态。陈晓旭本人体质偏寒、阳气不足,这既成就了她饰演林黛玉时那种清冷、忧郁的气质,也无形中增加了她患乳腺癌的风险。她的生命轨迹,恰恰印证了中医“情志致病”与“体质发病”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