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584章 工艺门《宫束班》:大明憨货堪舆录

第584章 工艺门《宫束班》:大明憨货堪舆录(1 / 2)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德兴县工艺门下设“宫束班”,本是负责皇家陵寝、官署宅邸风水测绘与工艺监造的专属班子,却因历任掌班皆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沦为朝野笑谈——班中成员要么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要么是性格执拗的“死脑筋”,被外界戏称为“一群憨货”。徐善继、徐善述兄弟因亲丧未葬,潜心钻研堪舆之学,偶得吴景鸾遗书后声名渐起,被县太爷“半劝半逼”拉入宫束班,这群“憨货”自此踏上啼笑皆非的堪舆工艺之路,以笨拙却真诚的坚守,在规矩与变通、传统与革新间,守护着一方水土的风水与人心。

人物设定

1. 徐善继(男主):32岁,江西德兴人,本是邑痒生,温文尔雅却不善钻营,因亲丧未葬而弃举业研堪舆,性格执拗认死理,对风水术数有着近乎偏执的敬畏心,是班中“理论担当”,却常因不懂变通闹笑话。

2. 徐善述(男二):28岁,徐善继胞弟,性格活络,动手能力极强,擅长将堪舆理论转化为工艺实操,却爱耍小聪明走捷径,是班中“行动派”,常与兄长因“规矩 vs 实用”争执。

3. 赵老栓(掌班):60岁,宫束班老掌班,一辈子只认“祖传规矩”,熟记各类风水典籍却只会照本宣科,遇事慌神,口头禅是“祖上传的,不能改”,是班中“吉祥物”般的存在。

4. 王大锤(工匠头):35岁,铁匠出身,因力气大、能扛活被拉入班中负责器物打造,性格憨厚耿直,脑子转得慢,却对工艺精度有着极致追求,常把“差一分都不行”挂在嘴边。

5. 李狗蛋(学徒):18岁,流浪儿出身,被赵老栓捡回班中,机灵调皮,爱打探消息,却胆小怕事,是班中“消息通”兼“气氛组”,关键时刻总能歪打正着。

6. 周县太爷(配角):45岁,德兴县知县,功利心强却也体恤民情,既想靠宫束班做出政绩,又怕这群“憨货”惹出乱子,对徐氏兄弟又倚重又提防。

7. 陈师爷(配角):50岁,周县太爷幕僚,精明圆滑,擅长算计,总想着利用宫束班的手艺为自己谋利,是班中常见的“麻烦制造者”。

8. 吴老道(客串):隐于天门白云洞的隐士,吴景鸾后人,点拨徐氏兄弟的关键人物,性格仙风道骨却爱捉弄人。

剧本正文

第一折:亲丧未葬研堪舆,憨班纳贤闹乌龙

场景一:德兴县徐氏老宅 - 后院 - 日

【老宅后院简陋的灵堂内,徐善继身着素服,正对着父母的灵位焚香,神色肃穆。徐善述蹲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根木尺,在地上比划着什么,眉头紧锁。】

徐善述:(抬头)哥,这后山的地咱们都看了三回了,要么是“砂飞水走”,要么是“龙气不足”,再拖下去,可就违了孝道了。

徐善继:(闭眼叹气)父母一生操劳,岂能葬在平庸之地?堪舆之学,关乎后辈福祉,半点马虎不得。吴景鸾先生在《理气心印》中言,“葬者,乘生气也”,咱们必须找到那处“藏风聚气”的吉地。

【徐善述撇撇嘴,刚要反驳,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伴随着李狗蛋咋咋呼呼的喊声。】

李狗蛋:(跑进门)徐先生!徐先生!县太爷带着宫束班的掌班来请您了!

【话音未落,周县太爷、陈师爷、赵老栓带着王大锤走进后院,赵老栓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官差制服,走路一摇一摆,王大锤扛着一把硕大的罗盘,罗盘上的指针歪歪扭扭。】

周县太爷:(拱手)徐先生,久仰大名!听闻先生得吴景鸾先生遗书真传,勘舆之术出神入化,本县特来相请。

徐善继:(起身回礼)县太爷谬赞,晚生不过是略通皮毛,只为父母寻一处吉地罢了。

赵老栓:(上前一步,捋了捋不存在的胡须)徐先生,咱宫束班可是工艺门正统,专管皇家、官家的风水工艺,您要是来了,就是咱班的“总顾问”,比在这乡下寻地强多了!

徐善述:(眼睛一亮)宫束班?是不是能接触到各地的风水宝地?还能管工艺监造?

陈师爷:(笑道)正是!只要徐先生肯出山,日后官府的工程,皆由宫束班负责,先生既能施展才华,又能为朝廷效力,何乐而不为?

徐善继:(犹豫)可我父母灵柩未葬,此事……

周县太爷:(拍胸脯)先生放心!只要您加入宫束班,本县立刻派人为您寻访吉地,所需物料、人工,一概由官府承担!

【徐善继望着父母的灵位,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徐善述早已喜不自胜,拉着王大锤的胳膊问东问西。】

王大锤:(憨厚一笑)徐老弟,咱班的罗盘都是祖传的,我打造的勘测工具,差一分都不行!你看这罗盘,指针虽歪,但分量足!

【李狗蛋在一旁偷偷发笑,被赵老栓瞪了一眼,立刻收住笑容,装作严肃的样子。】

场景二:宫束班作坊 - 日

【宫束班作坊位于县城西北角,院内堆满了木材、石材、罗盘、鲁班尺等工具,墙上挂着几幅模糊不清的风水图谱,还有一些半成品的器物,做工粗糙。】

赵老栓:(领着徐氏兄弟参观)徐先生,您看,这是咱班的“镇班之宝”——吴景鸾先生早年用过的鲁班尺,就是刻度有点磨没了。这是咱们绘制的《德兴县风水总图》,就是……有点缺页。

徐善继:(拿起鲁班尺,眉头微皱)这鲁班尺乃风水工艺之根本,刻度模糊如何能保证器物合度?《总图》缺页,又怎能精准勘测?

李狗蛋:(小声嘀咕)之前的掌班说,差不多就行,反正官府也看不懂。

赵老栓:(咳嗽一声)狗蛋!别乱说话!徐先生,咱班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祖上传的规矩,差不多就行。

徐善述:(拿起一个半成品的石狮子,石狮子的耳朵一个大一个小)赵掌班,这石狮子是要安在县衙门口的吧?这耳朵不对称,岂不是“阴阳失衡”?

王大锤:(挠头)我照着图纸做的呀,图纸上就是这么画的,可能……可能是图纸的问题?

【徐善继无奈摇头,刚要说话,陈师爷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公文。】

陈师爷:赵掌班,徐先生,紧急任务!闽南泉州府知府要在当地建一座文庙,特请咱们宫束班去负责风水勘测和工艺监造,三日后启程!

赵老栓:(脸色发白)泉州府?那么远!文庙的风水可不能马虎,要是出了差错,咱们脑袋都保不住!

徐善继:(眼神坚定)文庙乃教化之地,风水关乎一方文脉,此事责无旁贷。三日后,我们准时出发。

【徐善述摩拳擦掌,王大锤憨厚地点头,李狗蛋兴奋地跳起来,只有赵老栓还在原地搓手,一脸愁容。】

第二折:泉州文庙遇难题,憨货献策破迷局

场景三:官道 - 途中 - 日

【一行五人赶着一辆马车,车上装满了工具和行李。赵老栓坐在车夫旁,一路唉声叹气;徐善继靠在车厢里,翻看《人子须知》手稿;徐善述和李狗蛋坐在车厢外,欣赏沿途风景;王大锤则守在马车后,生怕工具掉落。】

赵老栓:(叹气)徐先生,泉州府知府是个出了名的挑剔鬼,之前三个风水班子都被他赶回来了,咱们这一群“半吊子”,怕是要栽在那儿。

徐善继:(放下手稿)赵掌班,堪舆之学,贵在“求真务实”,而非虚张声势。只要我们秉持本心,精准勘测,严谨工艺,自然能经得起检验。

李狗蛋:(凑过来)徐先生,听说泉州府有个“鬼宅”,之前有人想在那儿建书院,结果施工队接二连三出意外,是不是真的有鬼神作祟啊?

徐善述:(拍了李狗蛋一下)别瞎说!哪有什么鬼神?多半是风水有问题,或者工艺不到位。

王大锤:(认真)要是工艺不到位,我能修!不管是木材还是石材,我都能弄得妥妥帖帖。

【马车行至一处渡口,需要乘船过河。船夫见他们带着大量风水工具,好奇地问道:“几位是风水先生?要去泉州府建文庙?”】

李狗蛋:(得意)正是!我们宫束班,可是工艺门正统,徐先生更是吴景鸾先生的传人!

船夫:(脸色一变)哎呀!那文庙选址,是不是在城南的那块空地?那块地可邪门了!前几年有人想盖房子,刚挖地基就挖出一堆骨头,后来施工队又接连落水,没人敢去那儿干活了!

赵老栓:(吓得发抖)挖……挖出骨头?这可怎么办?要不咱们回去吧?

徐善继:(沉思)挖出骨头未必是凶兆,或许是前人墓葬,只是未曾妥善迁移。此事待我们到了泉州府,亲自勘测便知。

场景四:泉州府文庙选址地 - 日

【选址地位于城南,杂草丛生,地面有多处挖掘痕迹,周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百姓。泉州知府周大人带着幕僚等候在旁,神色严肃。】

周知府:(见宫束班一行人到来,皱眉打量)这位就是徐先生?听闻你是吴景鸾先生遗书的传人?可别像之前那些人一样,只会故弄玄虚。

徐善继:(拱手)周知府放心,晚生今日便为您揭晓此地真相。善述,拿罗盘来。

【徐善述递过罗盘,徐善继将罗盘放在地上,调整方位,罗盘指针稳定指向正南。他又拿出鲁班尺,丈量场地尺寸,徐善述则在一旁记录数据,王大锤负责清理地面杂草。】

赵老栓:(凑在徐善继身边,小声问)徐先生,这地是不是“凶地”啊?你看这杂草长得这么旺,肯定是“阴气重”。

徐善继:(摇头)非也。此地背靠青山,前临绿水,乃是“靠山面水”的吉地格局。只是这地面高低不平,挖地基时破坏了原有地气,再加上挖出的前人遗骸未曾妥善安葬,才导致施工不顺,并非“凶地”作祟。

李狗蛋:(指着一处低洼处)徐先生,你看这儿!下雨天肯定积水,要是建了文庙,岂不是“水浸明堂”?

徐善继:(点头)狗蛋观察得仔细。“明堂”乃聚气之所,积水则散气。我们只需将场地垫高三尺,疏通排水渠道,再将挖出的遗骸迁移至东郊的吉地安葬,便可化解此弊。

周知府:(面露疑色)就这么简单?之前的风水先生说,此地需要建一座镇妖塔,还要请高僧做法事。

徐善述:(笑道)周知府,那些都是故弄玄虚。文庙乃圣洁之地,应以“顺应自然”为原则,而非靠迷信手段镇煞。我们还需在文庙中轴线两侧种植松柏,既合“左右砂手”的风水格局,又能彰显文庙的庄严肃穆。

王大锤:(上前一步)周知府,场地垫高、疏通渠道、迁移遗骸的活我来干!保证误差不超过一分!木材、石材的选材和加工,我也能负责,绝对符合风水工艺要求。

【周知府半信半疑,让幕僚跟着徐氏兄弟去东郊选址安葬遗骸,自己则留下监督场地平整。徐善继带着徐善述、李狗蛋前往东郊,赵老栓和王大锤则开始组织工人清理场地。】

场景五:东郊吉地 - 日

【徐善继拿着罗盘,在东郊山坡上勘测,徐善述和李狗蛋跟在身后。】

徐善述:(指着一处平缓的坡地)哥,这儿怎么样?背靠主峰,前有溪流,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

徐善继:(点头)此处“龙气旺盛”,“砂水有情”,正是安葬遗骸的吉地。我们只需挖一个浅坑,将遗骸妥善安放,再立一块无字碑,以示尊重,便可化解之前的怨气。

李狗蛋:(好奇)徐先生,为什么要立无字碑啊?

徐善继:(温和一笑)前人遗骸不知姓名、不知年代,立无字碑,既不打扰逝者安宁,也体现了对先人的敬畏之心,这也是堪舆之学中“以人为本”的真谛。

【三人动手挖坑,将遗骸安放妥当,徐善继焚香祷告,神色肃穆。与此同时,泉州文庙选址地,王大锤正带着工人垫高场地,他拿着鲁班尺,逐一丈量每一处的高度,丝毫不敢马虎。赵老栓则在一旁指挥工人搬运物料,虽然依旧有些慌乱,但比之前沉稳了许多。】

第三折:工艺之争显初心,憨货合力铸精品

场景六:文庙施工现场 - 日

【文庙施工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大殿的梁柱已基本成型。徐善继正在检查梁柱的朝向和间距,徐善述则在指导工人安装斗拱,王大锤在锻造门窗的金属构件,李狗蛋在帮忙搬运工具,赵老栓则拿着图纸,在一旁核对尺寸。】

陈师爷:(突然带着几个工匠走进来,神色傲慢)赵掌班,徐先生,周知府有令,文庙的门窗要换成雕花样式,用金丝楠木,这样才显得气派。

徐善继:(皱眉)陈师爷,文庙乃教化之地,应以庄重简洁为原则。金丝楠木虽贵重,但过于奢华,不符合文庙的气质。且门窗的尺寸和样式需符合风水格局,雕花过于繁复,会“遮挡气口”,影响文脉流通。

陈师爷:(冷笑)徐先生,这是周知府的意思,你一个风水先生,管得了工艺样式吗?再说,金丝楠木是贡品,用在文庙上,也是给泉州府增光。

徐善述:(上前反驳)陈师爷,风水和工艺是相辅相成的!门窗样式不仅关乎美观,更关乎风水气场。过于繁复的雕花会导致“气脉不畅”,反而不利于文脉传承。

赵老栓:(犹豫)陈师爷,徐先生说得也有道理,祖上传的工艺规矩,文庙门窗确实以简洁为主。

陈师爷:(不耐烦)什么祖传规矩?现在是万历年间,讲究的是气派!你们要是不照做,出了问题你们负责!

【王大锤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陈师爷面前,憨厚的脸上带着坚定:“陈师爷,徐先生说得对,工艺不能只图气派,还要符合风水要求。金丝楠木虽然好,但质地过硬,不利于‘气脉流通’,而且雕花太复杂,我加工起来也容易出错,要是误差超过一分,反而坏了风水。”】

李狗蛋:(小声附和)是啊陈师爷,之前有个寺庙的门窗就是雕花太复杂,结果没过多久,庙里的香火就越来越淡了。

【陈师爷被众人说得哑口无言,正要发作,周知府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