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68章 唐《冶金2》

第368章 唐《冶金2》(1 / 2)

唐·百炼

人物表

- 宫束班(班主):四十岁上下,粗嗓门,手上满是老茧,总揣着半块断钢,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对工艺细节抠得极严

- 铁蛋:二十岁,宫束班徒弟,手脚麻利但性子毛躁,爱耍小聪明,总想着走捷径

- 石头:十九岁,宫束班徒弟,木讷寡言,干活扎实,擅长琢磨工具用法

- 老秦:五十岁,长安城西铁匠铺掌柜,守着老手艺不愿变通,对“外来”的宫束班带着敌意

- 李二郎:二十四岁,老秦徒弟,心思活络,对新工艺充满好奇,常偷偷观察宫束班干活

- 王都头:三十多岁,负责长安城西治安,因军备锻造质量问题发愁,偶然撞见宫束班的手艺

- 村民若干、铁匠铺伙计若干

第一幕:长安西市,初来乍到

场景一:西市街角,临时铁匠棚

【开场】晨光刚漫过长安西市的牌楼,街角搭起一座简陋的铁匠棚,棚外插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宫束班,传百炼之艺”。宫束班蹲在棚前,用断钢片刮着一块生铁块,铁屑簌簌往下掉。铁蛋扛着风箱往棚里挪,石头则蹲在地上,仔细摆弄着一堆大小不一的铁锤。

铁蛋:(擦着汗,喘着气)班主,咱这棚子也太寒酸了,隔壁老秦的铁匠铺,那炉子比咱这大两倍,还有专门的淬火池,咱这……

宫束班:(头也不抬,手里的断钢片继续刮铁)寒酸?打铁靠的是手艺,不是炉子大小。你当咱来长安是摆阔气的?是让这儿的人知道,啥叫真的百炼钢。

石头:(指着地上的铁锤)班主,昨天试的那把小锤,锤柄短了半寸,我磨了磨,您再看看。

【宫束班放下断钢片,拿起小锤掂了掂,手腕轻转,铁锤在掌心转了个圈,又往铁块上轻轻一敲,铁块表面留下一个深浅均匀的印子】

宫束班:(点头)嗯,这回对了。打铁跟绣花似的,工具差一分,活儿就差十分。铁蛋,把风箱拉起来,先烧第一炉炒钢,今天咱让西市的人看看,啥叫“百折百炼”。

【铁蛋刚拉起风箱,棚外就围过来几个村民,还有个穿粗布短打的小伙子,探头探脑往棚里看——正是老秦的徒弟李二郎。宫束班瞥见他,没说话,只是往炉膛里添了几块焦炭】

村民甲:(指着木牌)百炼之艺?啥意思啊?咱平时打铁,烧红了锤几下不就成了?

宫束班:(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烧红了锤几下?那叫“糙铁”,打把锄头都用不了三年。咱这百炼钢,得把炒钢烧红了,反复折叠、锻打,折一次,打百下,折百次,打万下,这样炼出来的钢,能削铁如泥,做刀剑能传几代。

【人群里传来一阵哄笑,老秦挎着个布包,慢悠悠走过来,瞥了眼棚里的炉子,嘴角撇了撇】

老秦:(冷笑)哼,吹得倒挺玄乎。我在长安打铁三十年,从没听过什么“百折百炼”。钢就是钢,铁就是铁,哪有那么多门道?我看你们就是来骗吃骗喝的“憨货”。

铁蛋:(急得脸红,撸起袖子要上前)你怎么说话呢!我们班主……

宫束班:(伸手拦住铁蛋,盯着老秦)是不是骗吃骗喝,咱用活儿说话。三天后,咱在这棚前,各打一把刀,让西市的人评评,看谁的刀硬,谁的刀韧。

【老秦愣了一下,随即梗着脖子】:比就比!我还怕了你这外来的“憨货”不成!

【老秦甩袖离开,李二郎偷偷看了宫束班一眼,也跟着跑了。村民们议论纷纷,宫束班转过身,对着铁蛋和石头】:别愣着了,开工!第一炉炒钢,火候不能差一丝一毫。

第二幕:日夜锻造,细节见真章

场景二:铁匠棚内,深夜

【炉膛里的火光照得棚内通红,铁蛋拉着风箱,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衣服都湿透了。石头蹲在炉子旁,手里拿着一根细铁棍,时不时伸进炉膛里,观察钢料的颜色。宫束班站在铁砧前,手里握着一把大锤,眼睛死死盯着砧上的钢坯】

宫束班:(声音沙哑,却很有力)铁蛋,风箱再慢点儿,火太旺了,钢料会脆!

铁蛋:(喘着气)知道了班主……这都拉了三个时辰了,我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

宫束班:(拿起大锤,往钢坯上狠狠一砸,火星四溅)抬不起来也得抬!百炼钢,练的是钢,更是人。你以为当年咱在山里练手艺,比这轻松?寒冬腊月,雪下三尺,炉子不能灭,风箱不能停,一拉就是一夜。

【石头小心翼翼地把钢坯从炉膛里夹出来,钢坯通体呈亮黄色,冒着热气】

石头:(声音有些发颤)班主,火候到了,是“梨花色”。

宫束班:(点头,接过钢坯放在铁砧上)好!石头,拿小锤,跟我节奏。第一遍锻打,要把钢坯里的杂质敲出来,力道要匀,不能偏。

【宫束班举起大锤,“咚”的一声砸在钢坯上,石头立刻跟着用小锤在旁边轻敲,一重一轻,节奏分明。大锤落下,钢坯被砸得变形,小锤则顺着变形的边缘,把多余的钢料往中间聚。】

宫束班:(一边砸一边说)看到没?大锤定形,小锤修边。钢坯里的杂质,就藏在这些边角里,得一点一点敲出来。要是漏了一点杂质,这把刀就废了。

【铁蛋看着两人配合默契,咬了咬牙,把风箱拉得更稳了。炉膛里的火“呼呼”地响,映着三人的身影,在棚壁上晃动。】

场景三:铁匠棚外,次日午后

【宫束班拿着一把刚锻打成型的钢条,放在阳光下仔细看。钢条表面光滑,没有一丝裂痕。铁蛋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块布,擦着地上的铁屑。李二郎躲在棚子外的树后,偷偷看着宫束班的动作】

宫束班:(指着钢条表面的纹路)铁蛋,你看这纹路,像不像水波?这是折叠锻打出来的“水波纹”,每一道纹,就是一次折叠,一次锻打。咱这钢条,已经折了二十次,打了两千下,还得继续。

铁蛋:(凑过去看,挠了挠头)班主,我咋看不出来?不就是一道一道的印子吗?

宫束班:(拿起钢条,往旁边的一块熟铁上划了一下,熟铁上立刻出现一道深痕)你看不出来,是因为你没用心。等你能从这纹路里看出火候、看出力道,你才算真的入门。

【躲在树后的李二郎忍不住“呀”了一声,宫束班转过头,正好对上他的眼睛。李二郎吓了一跳,想跑,却被宫束班叫住】

宫束班:(笑着招手)小伙子,过来吧,别躲了。

【李二郎犹豫了一下,磨磨蹭蹭走过来,低着头】: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偷看的……我就是想看看,您这锻打的手法。

宫束班:(把钢条递给李二郎)想看就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手艺这东西,藏着掖着成不了气候。你是老秦的徒弟吧?

李二郎:(接过钢条,仔细摸着表面的纹路,眼睛发亮)是、是!师父总说,钢料锻打两三遍就够了,可我看您这钢条,比我们铺子里的亮多了,摸着手感也不一样。

石头:(在一旁补充)那是自然,我们班主说了,每多折叠一次,钢料就紧实一分,多锻打一次,杂质就少一分。

宫束班:(拍了拍李二郎的肩膀)你师父的手艺不差,就是太执着于老法子了。你要是感兴趣,以后常来看看,有啥不懂的,也能问。

【李二郎眼睛更亮了,用力点头】:谢谢班主!我、我一定来!

【这时,铁蛋突然叫了一声,指着炉膛】:班主,不好了!火有点小了!

【宫束班立刻转身,快步走到炉子旁,伸手摸了摸炉膛壁】:糟了,刚才光顾着说话,忘了添焦炭。石头,快拿焦炭来,铁蛋,风箱拉快点,别让火灭了!

【三人立刻忙活起来,李二郎也想上前帮忙,却被宫束班拦住】:你先回去吧,别让你师父起疑心。明天再来,我教你看火候。

【李二郎点点头,拿着钢条看了又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三幕:比刀之日,百炼显真章

场景四:铁匠棚前,第三天午后

【西市街角挤满了人,王都头也来了,站在人群前面。老秦扛着一把刚打好的刀,刀身乌黑,刀柄用麻绳缠着,得意地站在棚前。宫束班则拿着一把长刀,刀身泛着淡淡的银光,表面的水波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老秦:(举起刀,对着人群喊)大家看好了!我这把刀,用的是祖传的锻打手艺,烧红了锻打五遍,淬火用的是井水,硬得很!

【老秦说着,走到一块大石头前,举起刀,“嘿”的一声砍下去,石头上留下一道浅痕,刀身却没什么变化。人群里传来一阵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