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闲话清史 > 咸丰:倒霉催的“苦命天子”

咸丰:倒霉催的“苦命天子”(1 / 2)

在清朝皇帝的“奇妙画卷”里,咸丰皇帝就像那个被命运之神狠狠捉弄的倒霉蛋,堪称“苦命天子”的典型代表。从登基伊始,他就仿佛被一连串的倒霉事儿盯上了,一路磕磕绊绊,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出令人哭笑不得又满是心酸的“悲剧喜剧”。咱们这就一起走进咸丰的世界,瞧瞧这位倒霉皇帝的坎坷人生。

一、登基:幸运背后的倒霉前奏

咸丰,全名爱新觉罗·奕詝,能登上皇位,看似是幸运的。他爹道光在立储问题上那是纠结得不行,在奕詝和奕欣之间摇摆不定。奕詝的老师杜受田老谋深算,知道自家学生骑射啥的比不过奕欣,就给他出主意。有一次道光带着皇子们去狩猎,奕詝听老师的话,一箭不发。道光问他为啥,奕詝就说:“现在正是春天,万物繁衍,儿臣不忍心杀生,也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竞争。”这一番话,把道光感动得不行,觉得这孩子心地善良,有帝王仁厚之风。再加上奕詝是嫡子,这么着,道光就把皇位传给了他。

可这幸运的背后,其实是倒霉的前奏。咸丰一上位,就发现自己接手的大清,那真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内有太平天国起义闹得如火如荼,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就等着找个由头扑上来咬一口。这就好比刚坐上一辆破车,还没来得及享受,就发现车胎没气,发动机也快报废了,周围还一群强盗围着,这日子,别提多糟心了。

野史上还有个说法,说咸丰出生的时候,产房里突然传出一阵怪风,吹得人睁不开眼。风停了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邪乎劲儿,好像预示着这孩子以后的命运不会太平。虽然这说法有点玄乎,但想想咸丰后来的遭遇,还真让人忍不住瞎琢磨。

二、太平天国:压在心头的巨石

咸丰刚登基不久,太平天国起义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大清的土地上炸响了。洪秀全这老兄,带着一帮人在广西金田揭竿而起,喊着“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一下子就聚集了不少人。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从广西打到湖南、湖北,又顺江而下,直捣南京,还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建立了和大清对峙的政权。

咸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调集各路大军去围剿。可这清军,被道光那时候的节俭弄得军备废弛,士兵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武器也是老掉牙的,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咸丰派去的将领,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就是贪生怕死之徒。像那个赛尚阿,领了大军去镇压,结果一路上磨磨蹭蹭,还没怎么打就被太平军打得屁滚尿流。咸丰气得把他革职拿问,可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啊。

清军和太平军就这么僵持着,打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咸丰在紫禁城里,每天收到的都是前线战败的消息,气得他直拍桌子,大骂手下的将领都是废物。他想不明白,自己堂堂大清,怎么就拿一群“泥腿子”没办法呢?其实啊,这时候的大清,官场腐败,军队无能,早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太平军正好就像一把手术刀,把大清的烂疮给挑破了。

野史里还有些有趣的说法,说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有神明护体,所以清军才打不过。还有人说太平军里有会妖术的,能呼风唤雨,让清军吃尽了苦头。这些说法虽然荒诞,但也反映出当时老百姓对这场战争的一些奇思妙想,同时也能看出咸丰面对太平天国起义时的无奈和焦虑。

三、英法联军:雪上加霜的噩梦

这边太平天国还没搞定呢,那边英法联军又来凑热闹了。英法这些西方列强,早就对大清这块肥肉垂涎三尺,一直想找个机会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他们的利益。正好,“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给了他们借口,英法联军就这么气势汹汹地打过来了。

咸丰一开始还想硬气一把,派军队去抵抗。可这清军和英法联军一交手,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人家英法联军那是船坚炮利,武器先进得很,清军的那些土枪土炮,在人家面前就跟玩具似的。英法联军一路打到天津,咸丰吓得够呛,赶紧派人与英法谈判。可这谈判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英法联军根本就不想好好谈,他们就是想逼大清签订不平等条约,捞取更多好处。

眼看法军就要打到北京了,咸丰吓得带着老婆孩子、大臣们一溜烟跑到热河避暑山庄去了,美其名曰“北狩”。这一跑,可把北京城给坑苦了。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这圆明园,那可是几代皇帝花了无数银子修建起来的皇家园林,里面的珍宝古玩数不胜数,就这么被英法联军给毁了,真是造孽啊。

咸丰在热河听到圆明园被烧的消息,气得吐血。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宗,没脸面对列祖列宗。可他又不敢回北京,只能在热河干着急。这时候的咸丰,真是倒霉透顶,内忧外患一起来,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野史上关于圆明园被烧,还有一些说法。有人说这是老天爷对大清的惩罚,因为大清腐败透顶,所以要降下灾祸。还有人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是为了报复咸丰,因为咸丰之前对他们的态度不好。这些说法虽然没什么根据,但也能看出老百姓对这件事的痛心和对咸丰的一些埋怨。

四、内忧外患下的无奈挣扎

在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打击下,咸丰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他也在努力挣扎,试图挽救大清的命运。

在军事上,他重用曾国藩、左宗棠这些汉人将领,让他们组织地方武装去对抗太平军。曾国藩的湘军一开始也吃了不少败仗,曾国藩自己都差点跳河自杀。但这老兄也是个狠人,屡败屡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慢慢地,湘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成了太平军的劲敌。左宗棠也是个厉害角色,他带领楚军,在对抗太平军的过程中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咸丰看着这些汉人将领一点点取得胜利,心里稍微有了点安慰,觉得大清还有救。

在外交上,咸丰虽然害怕英法联军,但也不想就这么轻易地屈服。他一边和英法联军谈判,一边又想联合其他国家来制衡英法。可这时候的大清,在国际上已经没什么地位了,那些国家都想从大清身上捞好处,谁会真心帮他呢?所以咸丰的这些外交努力,基本上都没什么效果。

在经济上,为了筹集军费,咸丰也是想尽了办法。他增加赋税,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还发行纸币,结果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这经济改革,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咸丰就像一个在暴风雨中划船的人,拼命地想要把船划向安全的地方,可风浪太大,他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只能在无奈中看着大清这艘破船一点点下沉。

五、热河的最后时光:无奈与绝望

咸丰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后,就像一只受伤的困兽,整天郁郁寡欢。他知道大清在自己手里已经是摇摇欲坠,心里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在热河,咸丰也没心思处理朝政了,整天就知道喝酒、听戏,麻醉自己。他身边的那些大臣,也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家伙,整天就知道哄他开心,没人真正想着怎么挽救大清的命运。

野史上还说,咸丰在热河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戏子,叫朱莲芬。这朱莲芬长得漂亮,戏又唱得好,咸丰对她那是宠爱有加。可这时候的大清都快没了,咸丰还有心思沉迷女色,真是让人又气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