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闲话清史 > 乾隆:盛世的“败家子”

乾隆:盛世的“败家子”(1 / 2)

在清朝皇帝的“豪华套餐”里,乾隆那可是c位出道的主儿,自带话题,光芒万丈,就像舞台上最能折腾的“戏精”。他在位时,大清表面上那叫一个繁花似锦,可实际上,他干的那些事儿,说他是盛世的“败家子”,那可一点都不冤。咱这就一头扎进他那充满传奇与荒诞的一生,好好唠唠这位“败家子”的故事。

一、登基:含着金汤匙的开场

乾隆,全名爱新觉罗·弘历,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呱呱坠地的幸运儿。他爷爷康熙对他那宠爱,简直能把其他皇孙羡慕得眼睛发红。据说康熙第一次见到小弘历,就被这孩子的机灵劲儿给深深吸引住了。当时小弘历面对康熙,一点儿都不怯场,眨巴着一双大眼睛,脆生生地回答着康熙的问题,举止得体,聪明伶俐,把康熙给乐得呀,就差把他捧到天上去了。康熙觉得这孙子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是个能成大事的料,于是大手一挥,就把他带到身边亲自教导。这待遇,简直就是皇家超级VIp,其他皇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里估计都在想:“为啥这好事儿就轮不到我呢?”

老爹雍正呢,为了给弘历铺就一条平坦的登基之路,那真是操碎了心,累得像头老黄牛。雍正勤勤恳恳地搞改革,辛辛苦苦收拾康熙晚年留下的烂摊子,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政策,每天批奏章批到眼睛发花,累得腰酸背痛,就盼着给弘历留下个殷实的家底。终于,在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弘历顺顺利利地登上了皇位,开启了他的“乾隆王朝”,就像拿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打开了帝国的大门。

野史上关于乾隆的身世,那说法简直是五花八门,离谱得让人惊掉下巴。其中最荒诞不经的要数“海宁陈家换子说”。这故事讲的是雍正当王爷的时候,和海宁陈家关系那叫一个铁,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巧的是,两家夫人同时怀孕,结果陈家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雍亲王府生了个粉雕玉琢的女儿。雍正为了以后在争皇位的时候更有优势,就动了歪心思,偷偷把两家孩子给换了。这换来的孩子就是乾隆,所以乾隆其实是汉人。这说法就像电视剧编剧脑洞大开想出来的狗血剧情,可在民间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好多人都信以为真,还添油加醋地说乾隆六下江南,有好几次都住在海宁陈家,就是为了去认亲。您说荒唐不荒唐?就好像整个大清皇室的血脉传承,都成了一场随意编排的闹剧。

二、初期的“辉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风光

乾隆刚登基那会,确实给人一种新气象扑面而来的感觉。他接手的可是老爹雍正辛辛苦苦攒下的丰厚家底,国库里那银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官员们也被雍正整治得服服帖帖,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时候的乾隆,就像个继承了巨额遗产的富二代,拿着丰厚的家底开始大张旗鼓地折腾。

他也学着爷爷康熙、老爹雍正的样子,摆出一副关心民生的架势,时不时减免农民的赋税,还像模像样地大搞水利工程。嘿,您还别说,这些举措还真让老百姓得了不少实惠。农民们不用交那么多税了,日子一下子宽松了不少,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水利工程修好后,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粮食产量也提高了。一时间,到处都是歌颂乾隆的声音,什么“乾隆盛世”的名号也越喊越响,仿佛大清真的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在文化上,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这可是个超级无敌大工程,就像要把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装进一个大口袋里。他召集了一堆文人墨客,像纪昀(纪晓岚)、戴震这些大学问家,那可都是当时文化界的大腕儿。他们把天下的书籍都搜罗过来,一本本仔细整理编纂。表面上看,这是为了传承文化,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就像给中华文化建了一座巨大的宝库。可实际上呢,乾隆借着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对很多书籍进行了篡改和销毁,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只要是那些对清朝统治不利,或者不符合他口味的书,统统都得遭殃。比如说,有些涉及反清思想的书籍,哪怕只是稍微有点影射,都被乾隆一伙人像猎狗找兔子一样给找出来,要么一把火烧个精光,让那些珍贵的文字化为灰烬;要么改得面目全非,原本的思想和内容被改得七零八落。好多珍贵的古籍文献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文化破坏程度,简直堪比一场“文化浩劫”。就好比为了建一栋漂亮的房子,把周围一堆有价值的老古董都给砸了个稀巴烂。《四库全书》虽然编成了,可背后的文化损失,那真是难以估量。但当时的人,谁敢说个“不”字啊,都得昧着良心夸乾隆皇帝圣明,这文化工程干得漂亮,一个个都跟被施了魔法似的,把心里的不满都藏得严严实实。

三、好大喜功:十全武功的“注水肉”

乾隆这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爱显摆,总觉得自己文治武功那都是天下第一,宇宙无敌。他给自己整了个“十全老人”的名号,还到处宣扬自己有“十全武功”,就差在脑门上刻上这几个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多厉害。这“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厉害,感觉他就像个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实际上,这“十全武功”里,水分大得能养鱼了,就像注水肉一样,看着好看,吃起来全是假把式。

就说这两次金川之役吧,大金川和小金川,那就是俩巴掌大的小地方,人口也不多,在地图上找都得费半天劲儿。可乾隆派大军去打,那仗打得是相当费劲,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第一次金川之役,清军那是损兵折将,死伤惨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还没占到啥便宜,反而被打得灰头土脸。将领们愁得头发都白了,士兵们更是苦不堪言,可又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后来又发动第二次金川之役,那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把这俩地方给收拾了。为了这么俩小地方,搞得国库空虚,老百姓怨声载道,家里的壮劳力都被拉去当兵了,地也没人种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这也能算“武功”?简直就是劳民伤财,把好好的家底给折腾得够呛。

还有那缅甸之役,乾隆想让缅甸臣服,觉得自己天朝上国,缅甸就得乖乖听话。结果打了好几仗,清军根本占不到上风。缅甸那地方,气候炎热,地形复杂,清军去了那是水土不服,疾病横行。士兵们一个个病恹恹的,哪还有力气打仗。而缅甸军队熟悉地形,打起仗来那是灵活多变,把清军耍得团团转。最后双方实在打不动了,就互相找个台阶下,缅甸象征性地给清朝送点礼,说几句好听的,乾隆就觉得自己赢了,还美滋滋地把这也算进“十全武功”里。这就好比俩小孩打架,谁也没打赢谁,最后互相说句“我原谅你了”,就当自己胜利了,还到处宣扬自己有多厉害,您说可笑不可笑?

这些所谓的“武功”,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和兵力,把老爹雍正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就这么像倒水一样给折腾得差不多了。可乾隆还美滋滋地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到处宣扬他的“十全武功”,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有多牛,就差给自己立个“宇宙第一皇帝”的牌坊了。他天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觉得自己的功绩能和秦皇汉武相媲美,却不知道老百姓在

四、奢侈享乐:皇家的“超级派对”

乾隆这人,生活那叫一个奢侈,奢侈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把国库当成自己家的提款机了。他特别喜欢出去玩,六下江南这事儿,那可是出了名的,简直成了他的个人标志性事件。每次下江南,那场面,简直比现在的超级巨星巡回演出还夸张,就像一场皇家的“超级派对”。

他带着一堆妃嫔、大臣,前呼后拥,队伍拉得老长,就像一条五颜六色的长龙在大地上蠕动。一路上好吃好喝好玩,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他,那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每到一处,都要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就为了让乾隆住得舒服。那行宫修得是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好东西都堆在里面。吃的呢,那更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一顿饭的花费,够普通老百姓吃好几年的。什么熊掌、燕窝、鱼翅,摆满了一桌子,乾隆还不一定看得上眼。而且,他对吃的还特别讲究,不仅要味道好,摆盘也要精致得像艺术品。

据说有一次,乾隆在江南看上了一座私家园林,觉得这园子修得那叫一个漂亮,假山怪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仿佛人间仙境。他当时就心动了,回京后就非要在圆明园里仿造一个。于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工匠们没日没夜地干活,老百姓的赋税也跟着加重了。为了满足他这一个小小的念头,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这钱花得就跟流水似的,一点都不心疼。而且,他每次下江南,还喜欢搜罗各种奇珍异宝,看到啥喜欢的,不管多贵,都得带回宫去。那些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他,也到处搜刮宝贝,搞得民间鸡飞狗跳,好多老百姓家的传家宝都被抢走了。这一趟趟下来,国库的银子就像被大风刮走了一样,哗啦啦地没了,可乾隆还觉得挺开心,觉得自己这是在享受生活,是皇帝该有的待遇。

除了下江南,乾隆在宫里的生活也是奢侈得不像话。他特别喜欢收集古玩字画,简直成了一个疯狂的收藏家。什么王羲之的书法,那可是书法界的宝贝,他想尽办法都要弄到手。还有唐伯虎的画,他觉得唐伯虎的画充满了灵气,看到一幅就想买一幅。为了收集这些宝贝,那可是不惜重金,不管是从民间收购,还是让官员进贡,他都要把这些宝贝纳入囊中。宫里被他搞得像个大型古玩市场,到处摆满了各种珍贵的字画和古玩。他还喜欢听戏,专门在宫里建了大戏楼,那戏楼修得是气派非凡,雕龙画凤。他养了一堆戏班子,每天变着法儿地唱戏给他听。他往戏楼里一坐,喝着茶,吃着点心,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有时候一听就是一整天,把国家大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日子,过得比神仙还逍遥,可苦了那些老百姓,赋税越来越重,日子越来越难过,好多人都吃不上饭了,可乾隆却一点都不在乎,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奢侈生活里,尽情享受着这一切。

五、宠信和珅:“天下第一贪”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