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报告(2 / 2)

节目再好,没有电视机播放,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而此时的电视机市场,却让党建国陷入了自己挖下的“专利坑”。

当年在内地,党建国通过事实教育了大家,然后组织对专利十分的重视了。

而包括显像管技术、电路设计、高频头等,电视机的核心制造专利,都在东大公司手里。

党建国离开民工总局后,随着技术扩散,已经授权给了内地几家重点国营电子厂。

这些厂子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产能迅速爬升,但毕竟产量还是有限,而且主要面向欧美赚取外汇。

然而,当熊猫电视台快速发展,南洋和香港需要大规模普及电视机,以推广熊猫电视台的节目地时。

党建国才尴尬地发现——自己成了自己专利的“受害者”!

熊猫集团想要生产电视机,必须向拥有这些专利的东大公司,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

而且,内地厂家的产能优先满足出口,对南洋和香港的订单响应缓慢。

为了推广电视节目,党建国不得不购买专利(对,没错,专利坑到了自己……)”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让党建国哭笑不得。

但形势比人强,即使是为了熊猫大食堂,这个终端熊猫集团也必须参与制造。

党建国没办法,安排刘贤律师出面,购买了专利使用权,在香港和南洋各建设了一个电视机厂,

随即,熊猫集团的资本机器和工程团队,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熊猫工业区内,迅速划拨了一个厂区,进行改造和修整。南洋自产的流水线设备通过海运源源不断抵达。

南洋山打根,一片毗邻港口的荒地被推平,更大规模的厂房和配套的玻璃基板厂、塑料注塑厂同步开建。

空气中弥漫着焊接的烟火和混凝土搅拌的轰鸣。

好在之前有过经验,而且目前党建国购买设备也很方便。

得益于熊猫集团,在全球建立的良好关系,关键设备的采购和运输异常顺利。

到1963年底,当党建国再次视察熊猫工业区的时候,熊猫电视机一厂的主体厂房,已经封顶,内部管线铺设和设备基础安装正同步进行。

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工程师,拿着蓝图向他汇报:

“党先生,按目前进度,熊猫电视机一厂一期工程,预计1964年2月可正式投产!

设计年产能15万台!

主要生产14寸、17寸中高端彩电和普及型黑白电视。”

“南洋那边的二厂规模更大,一期目标年产能35万台!

主打12寸、14寸黑白机和17寸普及型彩电。

利用本地材料优势,成本可以压得很低!”

负责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说道:

“两个工厂加起来,明年,就能给市场提供,50万台‘熊猫牌’电视机!

这将是撬动我们电视节目覆盖率的杠杆!”

党建国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满意地点点头。

但他目光长远,说道:

“这50万只是起点。我们的目标,是让电视机,像收音机一样普及!

二期规划是什么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