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与置换(针对普通民众):
鼓励并资助,愿意离开原居住地的农民、无地劳工,迁移至南洋总督府在伊里安岛等地新开辟的大型种植园或定居点,分配土地,提供生产工具和启动资金。
其原有(或没有)的土地,由总督府收回纳入土地储备。
同时,从南洋其他人口密集,或资源匮乏区域,迁移部分华人填充到新归附州的城镇,和空缺土地上,促进族群融合与文化交流。
迁移过程提供全程保障和丰厚补贴。
保留与改造(针对地方势力):
对于传统贵族的非核心土地、祖产,予以承认并颁发新的地契,但其政治特权被大幅削减,转化为经济补偿和荣誉头衔(如州议会象征性席位)。
要求其配合总督府的土地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
法律与规划先行:迅速颁布《南洋总督府土地管理暂行条例》、《新归附州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明确土地国有化方向(赎买和迁移后收回的土地)、产业发展重点(橡胶、油棕深加工,港口物流,面向新移民的轻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路、港口、电力、供水)。
强力维稳:
调集熊猫集团的保安队精锐,进驻各州关键节点。
严厉打击任何借机制造族群冲突、煽动分裂或抗拒改革的暴力行为。
以雷霆手段树立总督府权威。
又是一场涉及数百万人口迁移、天文数字资金流动、触及无数既得利益的宏大手术。
过程注定充满混乱、摩擦、血泪甚至局部的对抗。
党建国和陈秀梅如同走钢丝的舞者,在稳定与发展、怀柔与铁腕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
陈秀梅以其在南洋积累的丰富治理经验和,承担了大部分繁琐的协调、安抚和民生保障工作;
党建国则以其资本运作能力和战略眼光,确保资金链不断,并处理最棘手的利益博弈。
就在整合工作如火如荼、初见成效之际,十一月上旬,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再次响起——位于靠近马来联邦的州,在部分本土势力和外部的暗中鼓动下,突然宣布脱离南洋总督府,转而加入仅剩西部六州的马来联邦!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闷棍,敲在刚刚松口气的南洋决策层头上。
“叛离”,不仅损失了可观的人口和土地,更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动摇了其他新归附州的信心!
党建国确实很愤怒!
但愤怒之后是极致的冷静。
此刻任何大规模的武力镇压或经济封锁,都可能将其他摇摆的州推向对立面,正中敌人下怀。
党建国和陈秀梅商议,最后选择了精准的打击和釜底抽薪。
针对诸如坡县的李家等家族,由于不认可熊猫集团的管理方式,党建国亲自和几个家族谈判,最后以部分赎买的方式拿下坡县,李家等家族愿意接受熊猫集团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则和郭家等几家单独在一个州。
这个州单独属于南洋总督府,但是不属于熊猫集团。
至于私底下的家族仇杀,党建国表示,我没看见就是没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