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离岸外包(1 / 2)

“那个所谓的‘造船厂’,准确说,是一个旧船坞和附属维修车间。

殖民时期留下的基础,美国人接手后简单扩建过。

具备维修驱逐舰级别舰船的能力,

也能建造一些几百吨级的近海巡逻艇、登陆艇和小型运输船

配套有一些基本的切割、焊接、轮机维修设备。

对我们而言,价值在于两点:

一是可以就近维护那艘‘曼彻斯特’号,

虽然大修困难,但日常维护和中小修没问题;

二是提供了一个培养本地造船工人的平台,

未来有潜力发展小型舰艇建造能力。

但距离真正的现代化造船工业,差距甚远。”

苏珊接口道,手指在空气中虚点着:

“总结一下:

一条纸老虎般的过时巡洋舰,

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

开出去吓唬小国或者海盗还行,

对上大国海军就是活靶子;

一条能解燃眉之急,

但也只能生产低端消耗品的弹药线;

一个聊胜于无的维修点和小艇作坊。

这就是礼物?

美国人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用这些他们早就想处理掉的‘鸡肋’,

甚至可以说是‘垃圾’,就想把我们绑上战车?”

党建国眼神锐利的说到:

“没错,苏珊。

这份‘礼物’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

它对我们有用吗?

确实有用!

能立刻增强我们在南洋沿海的存在感,

哪怕只是象征性的,能部分解决弹药自给问题,能提供一个技术积累的起点。

但同时,它也是沉重的负担!

维持一艘万吨巡洋舰的运转需要庞大的经费、

专业的水兵和技术人员(我们现在极其缺乏),消耗大量的燃油。

一旦接收,它就挂上了‘南洋总督府’,甚至隐晦地指向‘熊猫’的标签。

美国人把它放在南洋总督名下,撇清了自己的直接关系,

但所有人都知道是谁给的。

如果未来他们和华夏发生冲突,

这条船出现在敏感海域,会引发什么后果?

内地会怎么解读?

更关键的是,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告诉所有人——

我们和美国人有深度合作,

甚至接受了他们的军事援助!”

“关于美元结算,”

陈秀梅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说的:

“这才是更具战略意义的条款。

劳德提出‘未来的交易用美元结算’,

看似只是贸易便利化的要求,

实则是美国推行其金融霸权、巩固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关键一步。

一旦我们主要的对外贸易,

特别是与美国的军火、技术、粮食等关键贸易都以美元结算,

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储备大量的美元外汇。

这会让我们在金融上更加依赖美国,受制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同时,这也是在排挤英镑等其他货币在亚洲的影响力。”

苏珊愤愤道:

“我们的英镑虽然也在衰落,

但至少我们在伦敦还有一些渠道和关系。

完全倒向美元,等于把金融命脉彻底交到美国人手里。

他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我们辛苦生产的商品,换来的可能就是一堆不断贬值的绿纸!”

党建国笑着说到:

“所以我坚持‘美元和英镑并行’。

这是必要的平衡。

一方面,美元确实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