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经费谈判(2 / 2)

“这是一种治疗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的候选药物分子。

不是合成几毫克样品!

是完成可工业化放大、成本可控、纯度达标的合成工艺路线!

只要您能在…

嗯,两年内完成这个目标,一百万美金!

作为您后续独立研究基金!您想研究什么高分子材料都行,集团全力支持!”

“心血管?药物?”

徐教授眉头紧锁,他是化学家,不是药理学家。问到:

“作用机理呢?”

徐教授追问,这是科学家的本能。

党建国早有准备,尽量用徐培林能理解的生化语言描述,捡着能说的说道:

“初步研究显示,它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磷酸二酯酶5(pdE5)的活性,从而提升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p) 的浓度,最终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血流的目的。”

徐教授陷入沉思。

机理听起来合理,但医学验证非他所长。

不过,这分子结构虽然复杂,但在他脑中已迅速拆解成几个关键模块:

核心是那个吡唑并嘧啶酮环!

起始原料应该是4-氨基-1-甲基-3-正丙基吡唑-5-甲酰胺,和2-乙氧基苯甲酰氯,

关键步骤是缩合、环合、氯磺酰化,最后与甲基哌嗪缩合成盐…

路线虽然漫长,但并非无迹可寻!

更重要的是,百万美金独立基金的诱惑太大了!

足够他重启梦寐以求的高性能聚合物研究!

专业尊严和科研欲望瞬间压倒了一切。

徐教授深吸一口气,腰板挺得笔直,仿佛年轻了十岁,说到:

“好!这个课题,我接了!

不过,实验室场地、通风橱、反应釜、分析仪器必须到位!

原料采购要畅通!”

党建国放下心来,大手一挥,说到:

“没问题!

刘侠,全力配合徐教授!

场地按最高安全标准建!

陈家驹,全球范围内采购设备仪器,预算…

先按十万美元!

另外,刘侠通知食堂,徐教授及其团队享受空勤灶标准!

营养必须跟上!”

空勤灶!

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顶尖的待遇!

徐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微微颔首。

知识,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尊重和资源。

徐教授的“百万美元项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另外三位教授的眼神,立刻就不一样了,腰杆不自觉地挺得更直。

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我上我也行”的气息。

彭教授反应最快,一把抓起搅拌机和电钻的草图,说到:

“党先生!

这两个小东西的核心都是电机和传动系统!

这正是我的专业领域!

交给我!我保证给你设计出功率更大、体积更小、噪音更低、成本更优的解决方案!”

彭教授拍着胸脯,说到:

“研发经费,两个项目加起来,四万美元足矣!

等做出成绩,咱们再谈更大的动力项目!”

彭教授打算用“小项目”做跳板,瞄准了未来的汽车引擎。

党建国乐见其成,马上说到:

“好!

彭教授爽快!场地设备同样找刘侠、家驹!

需要什么特殊材料、测试设备,尽管提!”

丁教授一看“低端”项目快被抢光了,顿时急了,

d,卷狗不得hoe!

他“砰”地一拍桌子(吓了陈家驹一跳),指着泡茶机草图说到:

“这个归我了!

不就是注水、加热、升降吗?

用点巧劲儿,保证比你现在想的更可靠耐用!”

他可是玩炸药控制冲击波的,搞定这点机械时序小菜一碟。

党建国眼珠一转,决定再加点码说到:

“丁教授出马,肯定没问题!

这样,再给您加个更有挑战性的方向——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

经费追加到十万美元!”

“液晶?”

丁教授一愣,随即眼中精光爆射,这个好像更有意思啊,追问道:

“你说的是奥地利人Reitzer ,1888年在胆固醇酯里发现的那种,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玩意儿?

它的光学各向异性?”

丁教授可是顶尖的力学家,对物质相变和奇异性质有着敏锐直觉。

“对!”

党建国点头,说到:

“我听说,给它加上电场,就能控制光线通过,说不定能用来做显示装置?

比如…

代替笨重的电子管屏幕?”

党建国抛出液晶显示的概念。

“电场控制光路?

显示?”

丁教授的大脑飞速运转,瞬间抓住关键,兴奋的说到:

“不是电子束!

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受电场控制,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丁教授越说越兴奋,直接在桌上比划起来:

“想象一下:

两层玻璃,夹一层液晶,两边贴上正交的偏光片!

玻璃内表面刻上微槽控制液晶分子初始排列,比如扭成90度螺旋(tN模式)!

没电时,背光进来,被液晶扭90度,正好穿过第二片偏光片——亮!

通电时,分子被电场拉直,光线扭不动了,被第二片挡住——暗!

这不就是最简单的显示单元吗?!

妙啊!”

丁教授完全沉浸在技术构想中,浑然忘了初衷是泡茶机。

党建国听得半懂不懂,但看丁志强如此专业且兴奋,大喜过望说到:

“太好了!丁教授果然大才!

这两个方向都交给您了!

经费不够随时提!”

转眼间,四个“低端”项目被瓜分完毕,只剩王教授孤零零地坐在那里,脸上写满了失落和尴尬。

搞原子弹的,难道真要去研究豆浆机电路?

王教授感觉被时代抛弃了。

党建国也犯了难。

让核物理专家去搞家电电子?

确实大材小用,也难出成果。

他灵光一闪,试探着问:

“王教授,原子能暂时用不上。

但电子技术是工业的神经。

您看…

能不能在集团内部牵头,先搭建一个电子管与晶体管应用研究室?

方向嘛…可以先从简单的控制电路、信号放大入手,为未来的自动化、甚至…

通讯打基础?”

党建国觉得可以把“原子”暂时转换成了“电子”。

王守谦苦笑着说到:

“党先生,实不相瞒,电子技术非我专长。

隔行如隔山啊…”

党建国立刻接话,抛出诱饵,说到

“能理解!

我们不需要您立刻成为专家。

您的作用是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指明方向!

国内在电子管、半导体领域不是没有高人!

很多可能和您处境相似!

我们可以用经费和外汇作为纽带,联合研究!

您负责对接、协调、提出需求!

成果共享,利益均沾!

比如,哪位专家帮我们解决了关键难题,

我们可以支付顾问费,或者直接采购其单位急需的粮食、设备!

您看如何?”

党建国画了一张“用西方资源+国内智力”的大饼。

王教授黯淡的眼神瞬间被点亮了!

这个思路…可行!

他不用亲自下场拧螺丝,而是发挥组织协调和战略眼光的长处!

还能为国内困境中的同行谋福利!

王教授用力点头,脸上重现学者风采,

“好!党先生这个‘借鸡生蛋’、‘东西合璧’的思路很有魄力!

这个电子研究室,我接了!

先从摸清国内外现状,建立联系渠道开始!

经费…您看着给,够搭建基础实验室和差旅就行!”

“痛快!”

党建国一拍桌子,心中大石落地,说到:

“刘贤,记下来!

王教授的电子研究室,启动资金五万美元!

刘侠,国内联络渠道全力配合王教授!

需要什么特殊设备,家驹负责采购!”

会议室内,气氛已然逆转。

最初的尴尬和抵触,被百万美元的诱惑、专业挑战的吸引、以及党建国“画饼”描绘出的广阔前景所取代。

四位顶尖大脑,终于被巧妙地“绑”上了“熊猫”这艘刚刚起航工业巨轮。

窗外,工业区的打桩声依旧轰鸣,而指挥部内,一场属于知识与创新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低端的豆浆机,只是起点;

而终点,或许是星辰大海,或许是一粒改变世界的“蓝色药丸”。

谁又能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