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经费谈判(1 / 2)

(超大章啊……)

党建国随即自嘲地笑了,眼中却迸发出狂喜的光芒!

自言自语道:

“嘿…这叫花子还能嫌饭馊?

捡到宝了!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家电?

那只是练手的小玩意儿!

有了这群大牛,未来在特种材料、精密仪器、甚至…

能源领域,都能玩出花来!”

党建国兴奋地苍蝇搓手,立刻安排最高规格的接待——

包机南下!

当这群大多面带风霜、眼神却依旧锐利的学者踏上香港湿热土地,住进工业区新建干净整洁的专家楼时,还是忐忑不已的。

党建国亲自设宴接风。

宴席主打一个“实在”——

红烧肉管够!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炖得酥烂,油光红亮,香气四溢。

在长期缺乏油水的年代,这无疑是最高规格的礼遇。

然而,乐极生悲。

或许是久未沾荤腥的肠胃,骤然承受不住如此丰厚的油脂,

或许是香港湿热的气候与北方的干燥差异太大,

更可能是水土中的微生物,给了这些“科学肠胃”一个下马威…

宴席后不到半天,近30位专家教授,集体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

工业区临时医务室人满为患。

党建国哭笑不得,一边紧急安排就医,一边安排食堂:

“立刻熬小米粥!加盐!

这几天饮食全部清淡化!养胃!”

“熊猫大食堂” 的“病号餐”模式正式开启。

这也倒逼食堂加快了规范化,现在米面粮油开始稳定从泰国、澳大利亚采购;

猪肉罐头、冻肉来自荷兰、西班牙;

新鲜蔬菜则依托南天门的供应渠道。

一个微型供应链雏形,早就建立起来了。

现在刘侠带着陈家驹一起,协助党建国的工作安排,刘侠负责国内的,陈家驹负责岛内的。

现在岛内的零部件采购还不多,党建国也是有意识的优先培养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

意外之喜则是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钢铁问题,党建国一直以为香港没有钢铁企业,没想到陈家驹还真找到了香港钢铁产业的独苗苗——

绍荣钢铁有限公司,国内现在的钢铁也是紧张的,这里倒是可以补充一些。

现在拉杆箱有一部分的框架和拉杆等到冲压设备就位后,就可以就近采用港岛产的不锈钢了。

两天后,虚脱的专家们总算缓过劲来。

党建国不敢再搞“大餐”,而是将四位教授,请到了工业区临时指挥部那间最大的板房会议室。

工业区核心地带,一座由活动板房拼装而成的简易指挥部内,气氛微妙。

长条会议桌一侧,坐着党建国的核心班底:

沉稳的刘侠(国内协调)、军人坐姿的周飞龙(安保\/总务)、西装革履却难掩紧张的刘贤(法务\/财务)、以及小心翼翼只坐了半个屁股的陈家驹(本地采购)。

另一侧,则是四位气质迥异却都带着学术傲骨的教授:

材料学家徐教授、

爆炸力学专家丁教授、

核物理权威王教授、

流体动力专家彭教授。

党建国坐在主位,清了清嗓子,努力营造热情氛围说到:

“各位同仁,今天我们齐聚一堂,

热烈欢迎徐教授、丁教授、王教授、彭教授四位学界泰斗,

正式加入我们‘熊猫工业集团’!

这是集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让我们…”

党建国习惯性地停顿,等待掌声。

一阵尴尬。

空气仿佛凝固了。

刘侠握着笔,一脸茫然地看着党建国,似乎在确认“欢迎词”是否结束,是否需要记录鼓掌环节?

周飞龙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地扫视全场——

他在等待明确的“鼓掌”指令!

作为军人,这种场合,没命令绝不乱动是铁律。

刘贤内心激动,第一次参与集团核心会议,满脑子想着如何表现专业,却完全忽略了鼓掌的社交信号,此刻正襟危坐,表情严肃。

陈家驹更是大气不敢出,看着两边大佬都不动,他恨不得把头埋进桌子里。

对面的四位教授,脸上原本挂着的礼节性微笑渐渐僵硬。

徐教授微微蹙眉,丁教授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王教授眼神飘忽,彭教授则带着一丝玩味的观察。

他们也没动——

主人不带头,客人怎好喧宾夺主?

沉默,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心头,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党建国瞬间意识到冷场,赶紧补救,自己率先用力鼓起掌来说到:

“大家鼓掌欢迎啊!”

“哗——!”

迟来的掌声终于响起,稀稀拉拉,参差不齐,更添几分滑稽。

周飞龙拍得最响,如同在执行命令;

刘贤如梦初醒,赶紧跟上;

陈家驹手忙脚乱;

教授们也象征性地拍了几下,表情更加微妙。

掌声落定,党建国决定直奔主题,化解尴尬说到:

“好!欢迎仪式结束。

集团目前有几个急需突破的产品方向,需要各位的智慧引领!”

他示意刘侠将几份简陋的草图分发下去:

食品搅拌机:

结构简单,一个杯子加个带刀片的电机底座。

自动泡茶机:

略复杂,多了水箱、加热器、滤网升降机构。

手持电钻:

电机、齿轮箱、夹头、外壳。

集成电路研究:

只有一个标题,内容空白。

党建国尽量用征询的语气问到:

“四位老师看看,对哪个方向感兴趣?

或者怎么分工协作效率最高?”

四位教授拿起草图,只扫了一眼,眉头就拧成了疙瘩。

空气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这…

也太小儿科了!

让他们这些搞炸药、玩原子、研究超音速气流的人,去设计…豆浆机和电钻?!

按照座次,沉默被逐一打破:

徐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中带着疏离说到:

“党先生,我是搞高分子化学和合成的。

这些…

恐怕不太对口。

如果实在没有合适项目,我去学校教书或许更合适。”

丁教授说到手指敲在搅拌机草图上,毫不掩饰不满的语气,带着火药味说到:

“材料力学勉强沾边,爆炸成型?

这里用不上!

研究这个,是浪费国家培养我的资源!”

王教授苦笑连连,指着空白的“集成电路”说到:

“这…这个方向倒是前沿。

可我毕生精力在原子核和放射线…

隔行如隔山啊!

心有余,力不足。”

彭教授则相对务实,拿起电钻草图说到:

“动力和传动…

这个还有点意思。

党先生,要不…

我试试看能不能优化下电机和传动效率?

也算为你们未来的汽车打点基础?”

这语气,还带着点“屈尊纡贵”的无奈。

党建国心里门清,“哟呵,嫌活儿低端?看不上小钱?”脸上却波澜不惊。

对付这些顶尖大脑,光靠行政命令不行,得用“知识”和“利益”双重震撼!

党建国目光锁定徐教授,嘴角勾起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说到:

“徐教授,教书育人当然重要。

不过…我手头正好有个,极具挑战性的化学合成课题,不知道您感不感兴趣?”

党建国故意停顿,吊足胃口。

徐培林抬了抬眼皮,不置可否。

党建国语速平稳,吐字清晰,如同背诵一般的说到:

“我需要一种化合物的工业化合成路径。

它的化学名是:

1-[4-乙氧基-3-(6,7-二氢-1-甲基-7-氧代-3-丙基-1氢-吡唑并[4,3d]嘧啶-5-基)苯磺酰]-4-甲基哌嗪枸橼酸盐。

研究出工业化生产后,我给你拨付,百万美元的研究费用,你爱干啥干啥,可行?”

别问党建国为啥知道,还能够记住!

主要是党建国读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有个哥们用,说明书和盒子扔在宿舍的洗手间,

党建国那会儿没有手机,也舍不得抽烟,就会每次蹲厕所都会看那个说明书……

就这么记下来了。

至于效果,党建国确实不知道,那会儿比较穷。

一长串拗口至极的专业名词如同连珠炮般砸出!

会议室里除了徐教授,其他人全都一脸懵圈,连刘贤都忘了记录。

这t怎么记?…

这t说的是人话吗?

徐教授的身体却瞬间绷直了!

眼镜后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那如同精密仪器般的大脑,瞬间将这一长串名称拆解、重组、印刻!

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一字不差!

脱口问道:

“这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只要合成出来就有经费?”

百万美元的诱惑,让这位清高的学者也无法免俗。

党建国心中暗笑,表面严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