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十三人的“先锋队”,除了外贸部精心挑选有过相关经验的一名干部勉强支撑下来,在夹缝中苦苦维系着一个微小的联络点外,其余人或折戟沉沙,或销声匿迹。
这次惨痛的失败尝试,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各部门最初的热情。
损失了宝贵的人手和资金(尤其是那一万美金!),让各部委领导层颜面无光,更是心疼不已。
他们迅速得出了一个“共识”:
这外贸生意,特别是明珠那地方,水太深!不是随便派个人就能玩得转的!
失败需要有人“负责”,或者说,需要一个更合适的“背锅侠”和“探路石”。
于是,各种场合——正式的会议间隙、非正式的茶叙饭局——开始出现微妙的声音:
“唉,看来明珠这潭水,不是谁都能趟的啊!”
“就是,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瞎派人是浪费国家资源!”
“我听说……民工总局那个党建国,脑子活,路子野,解放前就在黑市混过?手上还有专利?”
“对!他搞那个民工处……哦不,现在叫总局了,创汇可是把好手!让他去试试嘛!”
这些议论,明里暗里,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慢慢地传递到了种苹果部长这里。
种苹果部长心知肚明,这背后的目的昭然若揭:
分蛋糕:
党建国若真被派去明珠(凶多吉少),他留下的民工总局局长宝座和这块巨大的“外汇肥肉”,自然就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瓜分的对象。
学经验:
如果党建国成功了,则说明这件事情可行,有了党建国在前探探路,看看他是怎么操作的,给后来者积累点经验,方便自己人以后“依葫芦画瓢”。
这次面对的部门不止一个,甚至是大部分领导们也都持这样的意见。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压力,种苹果部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明珠的风险,更清楚党建国现在的情况——
新婚燕尔,媳妇李春花刚怀上身孕,正是需要丈夫在身边的时候。
让他此刻远赴险地,于情于理,都有些太过分了。
在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会议上,种苹果部长据理力争,最后疲惫的答应了:
“诸位!党建国同志的能力,我从不怀疑!
但他爱人刚确诊怀孕不久,胎像都还未完全稳固!
这个时候让他抛妻别子,远赴万里之外的明珠,于心何忍?
这也不符合我们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的原则!我建议,暂缓!”
然而,他的“妇人之仁”立刻遭到了更“理性”甚至冷酷的反驳:
“老种啊,关心干部是对的,但大局为重啊!
明珠的窗口对我们多重要?”
“恰恰相反!
党建国以前是孤儿,无牵无挂,那才叫危险!
现在他有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在国内,这就是‘质子’!
有了牵挂,他反而会更谨慎,更可靠,更会想着完成任务回来!
这难道不是更合适吗?”
“对啊!家庭是软肋,也是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