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会亏待她的儿女,哪怕再穷再难,她的心永远向着儿女;
儿女们,也绝不舍得辜负母亲的深恩与厚望,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拼尽全力!
关键是,这些有出息的儿女没有一个埋怨母亲贫穷和落后的!”
党建国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一种穿透时代迷雾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这份在极度困难中相互扶持、无私奉献、共赴国难的赤子情怀,或许,正是这个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时代里,最朴素也最动人的美好。
至于后世那些认贼作父的不孝子孙,算了,党建国觉得,现在应该让他们的父母把他们还是打到墙上吧!
当然,也可能,根就是坏的。
接下来这几个月国际形势越来越不好。
6月,毛熊以和鹰酱达成禁止核武试验的协议为由,停止对华夏核项目的援助。
西南方向的高原平叛后,大白象政府公开支持高原分裂势力,和华夏的关系恶化,甚至发生了边境冲突;
到了8月,华夏和大白象边境纠纷,毛熊背刺来了,在未和华夏沟通的前提下,发布对华夏和大白象冲突中立的声明。
八月末,总算有个好消息振奋人心
—— 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宣告胜利竣工!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骄傲。
然而,对于大院中每日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百姓而言,真正影响饭碗的,却是早在七月就悄然落下的那只“靴子”——粮食定量,再次下调了。
这次调整,重新丈量了不同人群的“吃饭权”:
“卖力气”的:
特殊重体力(如炼钢炉前工、码头搬运): 55斤\/月。
重体力(如建筑工、矿工):35斤到44斤。
轻体力(如纺织女工、售货员):26斤到34斤。
“动脑子”的:
机关干部、教师、技术员: 24斤到33斤。
大中学生:略增,如初中生能到34斤。
“老幼妇孺”(居民儿童):
成人(无业居民、家庭妇女):21斤。
10岁以上儿童:8斤到12斤。
婴儿:3斤。
更雪上加霜的是,粮本上供应的品种也“糙”了!
细粮(面粉、大米)的比例,被压缩到了仅占30%。其中面粉20%,大米更是可怜巴巴的10%。
剩下那70%,全是玉米面、高粱面、豆饼粉、晒干磨碎的白薯干(俗称“瓜干面”),甚至还有掺了麸皮的“营养粉”!
这些粗粝的杂粮,不仅口感差、难消化,吃多了还烧心、胀肚、便秘
往日里偶尔能改善生活的白面馒头、米饭, 成了稀罕物。
“瓜菜代”的日子, 正式从口号变成了冰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