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傻柱请客(2 / 2)

但是也知道党建国应该是工作了,而且是在衙门里。

有了工作,在院里人眼里那是“立起来”了。

这年头儿工人阶级地位虽在上升,可“万般皆下品”的封建尾巴还没扫干净呢,院里不少人瞅着党建国,那眼神儿里都带着点“敬而远之”的疏离。

双方都挺默契:您当您的官儿,我过我的小日子,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党建国又迷糊了会儿,估摸着快到饭点儿了,起身张罗。

从放咸肉的瓮里取下十几片自家腌的咸肉,细细地切成肉丝。又去院里摘了几个过了霜、辣味儿更冲的小辣椒。手脚麻利地炒了一盘喷香的辣椒炒咸肉丝。

接着翻出夏天存下的、用油炸透晾干的季鸟猴(蝉蛹),抓了一把,锅里再煸得焦香酥脆,又是一盘好下酒菜。

最后,拿纸包了半斤全国粮票揣兜里,端着两盘菜就奔了中院。

到了傻柱家门口,扯着嗓子喊:

“柱子!添俩菜!”

傻柱在厨房里正忙活,锅铲敲得铛铛响,头也不回地喊:

“搁外头桌上!自己找地儿坐!”

小雨水听见动静,从贾家屋里像只小燕子似的飞跑出来,脆生生地喊:

“建国哥!”

麻利地接过党建国手里一盘菜。

党建国顺手把粮票递给她:“雨水,拿着,粮票。”

小丫头很自然地接过去,揣进自己小花袄的口袋里。

其实这年月,串门儿吃饭带粮票还不算普遍规矩。

主要是关系特近或者像党建国这样心思细、骨子里带着“穷人怕欠人情”的谨慎劲儿,总觉得白吃人家的不合适。

当然,这心思也分人。

刘飞和种苹果部长那儿的人情?

嘿,该欠欠,欠了也不白欠!那是另一码事儿!

看看天儿,冬日暖阳晒得人舒坦,地上也干爽,还没到下雪封门的时候。

傻柱干脆把家里那张小方桌搬到了当院儿。

这动静儿一响,后院儿也听见了。

二大爷刘海中背着手在屋里踱步,听着中院的热闹,扭头对大儿子刘光齐说:

“去!把桌上那盘炒鸡蛋端过去!你们几个小年轻凑一块儿热闹热闹!”

刘光齐心里不太乐意跟傻柱他们厮混,可那盘黄澄澄、油汪汪的炒鸡蛋诱惑力太大,他咽了口唾沫,不情不愿地端着盘子过去了。

到了中院,瞧见党建国正跟雨水说话,他提高嗓门儿:

“傻柱!建国!我也添个菜!” 撂下盘子就一屁股坐凳子上。

厨房里傻柱的声音带着笑:“哟!光齐也来啦?坐坐坐!菜马上齐活儿!”

许大茂在后院也支棱着耳朵呢,一听中院开席了,立马儿对他爹许富贵说:

“爸!给我拿瓶酒!我也凑个热闹去!”

许富贵正听着匣子里的戏文,笑眯眯地点头:

“对喽!年轻人就该这么着,热热闹闹的才好!”

起身进屋,挑了瓶通州老窖,又从吊篮里切下一盘子油亮亮、半肥半瘦的腊肉,蒸透了晾凉的,正好下酒。

许大茂一手拎酒,一手端肉,晃悠到中院,扯着脖子喊:

“傻柱!茂爷我给你添瓶好酒,外加一盘硬货腊肉!够意思吧?”

厨房里传来傻柱的笑骂:

“大茂你大爷的!有酒有肉就是爷!快滚进来帮忙端菜!”

这边话音未落,前院的陆仁义也闻着味儿来了,手里拎着两瓶昌平十三陵二锅头,对着厨房喊:

“傻柱!我也凑个份子!添两瓶‘二雷子’!你这院里香味儿都飘到前院勾人魂儿了!今儿非得蹭你一顿不可!”

傻柱端着个热气腾腾的小砂锅出来,乐呵呵地说到:

“嘿!仁义!来就来呗!还带啥酒?快坐下!菜齐了!”

顺手又从自家那宝贝泡菜坛子里捞了一大盘子泡菜:

红的是辣椒,白的是白菜帮子,绿的是萝卜皮,脆生生、水灵灵,看着就解腻开胃。

一时间,阎解成端着一盘醋溜土豆丝,

李多来端着一盘白菜炒肉丝(肉丝儿不多,但好歹是荤腥),

贾东旭也端着一小盆萝卜炖肉(看着油水挺足)都陆续来了。

小小的方桌挤得满满当当,几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凑一块儿,

甭管平时咋样,这会儿就着酒菜,东拉西扯,聊厂里的事儿,聊听来的新闻,倒也热热闹闹,气氛融洽。

傻柱把砂锅往桌中间一墩:“来来来,都让让!尝尝咱何大厨的九转大肠!这可是费了老鼻子功夫拾掇的!”

那股子浓郁的酱香混着脏器特有的风味儿直往鼻子里钻。

党建国夹了一筷子泡菜,赞道:

“柱子,还得是这口儿!爽脆!解腻!”

傻柱解下油渍麻花的围裙,擦了把手,笑道:

“说起这泡菜,建国,咱院里弄这玩意儿的风气,可是打你这儿兴起来的!

你那酸豆角,啧,现在想起来还流哈喇子呢,那才叫一绝!”

这话倒是不假。

自打党建国在小跨院起新屋,种了豆角腌上酸豆角,那酸爽开胃的味儿飘出来,可算给院里人开了眼。

加上傻柱这正经学过川菜的厨子指点,解放后盐价也便宜了,这腌泡菜的风气就跟春风似的,呼呼啦啦吹遍了四合院。

如今是家家户户窗台、墙角都摆着个泡菜坛子。

连阎埠贵家都腌上了,省了不少买咸菜的钱。

不过要论味道正宗、层次丰富,还得数傻柱家这专业选手。

党建国笑着应承道:

“想吃酸豆角还不容易?瞅空儿你自己上我那小坛子里捞去!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