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剑照汗青 > 第8章 缅甸决战 2.转战缅甸

第8章 缅甸决战 2.转战缅甸(2 / 2)

我望着那些饱经战火的脸,突然想起文天祥的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或许这正气,不只是刀光剑影,还有这乱世里的一点慈悲。

三更时分,李铁的信鸽传来消息:已抵达谷口,元军的中军正在埋锅造饭,丝毫没有察觉。陆义也派人回报,枪阵已在两侧山腰就位,就等天明。

我站在山坡上,望着谷里的火光。阿合迭的中军帐篷扎在最中间,周围是骑兵的营帐,隐约能听见蒙古语的歌声——他们大概以为胜券在握,正在庆祝。

“让周铁把连发火枪都检查一遍。”我对身边的传令兵说,“告诉李铁和陆义,明天午时,听我炮声为号。”

(四)谷地伏杀,马无归鞍

第二天的太阳刚爬上山顶,阿合迭的前军就开始追击溃散的蒲甘部落兵。约八千骑兵像饿狼般冲出山谷,马蹄声震得两山发颤。李铁趴在山腰的草丛里,握着开山刀的手沁出冷汗——他身后的矿工义军已拉满了强弓,箭头都蘸了阿黎配的麻药。

“放他们过去。”陆义按住他的肩膀,枪尖指着谷里的中军,“咱们的目标是后面的肥肉。”

前军刚过谷口,李铁就看见阿合迭的中军动了。约两万骑兵簇拥着中军大旗,缓缓走出谷口,阿合迭的狼牙棒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正得意地与身边的将领说笑。

“就是现在!”午时的炮声准时响起,李铁猛地站起,高喊着挥下开山刀。矿工义军的箭雨如乌云般落下,元军的中军顿时大乱,不少骑兵中了麻药,从马上晃悠悠栽倒。

陆义的枪阵紧接着从两侧山腰杀下,长枪组成的银龙顺着山坡翻滚,元军骑兵被挤在狭窄的谷地里,连调转马头都难。最要命的是周铁的连发火枪队——他们躲在岩石后,专射骑兵的咽喉,铅弹打穿甲胄的“噗嗤”声不绝于耳,落马的骑兵越来越多,很快就在谷地里堆起了尸山。

“不射马,专射人!”李铁的吼声在山谷里回荡。他这是记着我的命令——要留下这些战马,将来编一支大宋的骑兵。矿工义军们纷纷照做,有的甚至用绳索套住惊马的缰绳,硬生生把马牵到自己这边。

一个时辰后,谷地里已到处是无主的战马。约三千多匹蒙古马甩着尾巴,在尸体旁不安地刨着蹄子,有几匹还凑到受伤的元军士兵身边,用鼻子蹭他们的脸,看得李铁直咧嘴:“这些畜生倒比人有情义。”

阿合迭被亲兵护着退到谷内,看着满地的战马和尸体,眼睛红得像要滴血。他突然举起狼牙棒,朝着山坡上的陆义掷去——那棒带着风声掠过,竟砸断了陆义身边的一棵小树。

“有种下来单挑!”阿合迭嘶吼着,声音里满是绝望。

陆义提着滴血的长枪,冷笑一声:“等你成了阶下囚,我陪你玩。”

(五)半围困敌,残部突围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山谷时,我的后军终于赶到。十三阵兵马沿着谷地两侧展开,步兵布下风后大阵堵住谷口,骑兵结成玉龙剑阵护住侧翼,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包围圈——故意在正前方留了道缺口,像给困兽留的生路。

“神主,为何不直接围死?”郑豹不解,他的快船队已在谷外的河流布防,元军插翅也难飞。

“困死他们容易,但咱们的战马还不够。”我指着谷里的元军骑兵,“让他们再打几天,消耗掉锐气,咱们正好练阵。”

接下来的三天,成了义军的练兵场。元军每天都试图从缺口突围,却每次都被风后大阵挡回。陆义的枪阵越来越熟练,有时元军刚冲出谷口,就被枪尖组成的墙逼回去;周铁的连发火枪也越打越准,甚至能射中骑兵手中的兵器。

最妙的是玉龙剑阵。这是我结合七星剑法创的骑兵阵,七骑一组,像北斗七星般变换阵型,既能合攻,又能分袭。石勇的飞骑队练熟后,竟能在元军骑兵中穿梭,把他们的阵型搅得七零八落,自己却毫发无伤。

阿合迭的士兵越来越少。第三天午后,当他再次组织突围时,身边只剩不到一万骑兵,不少人连马都没了,只能徒步冲锋。我站在山坡上,看见李铁和陆义的旗号从侧翼升起——他们已按计划,悄悄绕到谷外,去追击那八千前军了。

“差不多了。”我挥动令旗,故意让风后大阵的缺口扩大了些。阿合迭见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嘶吼着带残部冲了出去:“回云南!咱们从长计议!”

元军残部争先恐后地冲出缺口,却不知李铁和陆义已在前方的密林设下埋伏。等他们冲进林子,迎接他们的是矿工义军的滚石和枪阵,惨叫声从林子里传来,夹杂着阿合迭气急败坏的怒骂。

“收队。”我望着谷地里缴获的战马和粮草,嘴角扬起笑意,“让郑龙把战马都带回蒲甘,分给各阵。周铁,把元军的甲胄都捡回来,能修的修,不能修的熔了重铸。”

夕阳西下时,蒲甘的部落长老们带着大象队赶来。他们给我献上最珍贵的红宝石,说要在曼德勒平原为大宋建一座“友谊碑”。我把宝石还给他们,指着那些正在帮蒲甘人重建家园的义军士兵:“碑就不用建了,让他们多打几口井,多种几亩稻子,比什么都强。”

归一剑插回鞘中时,剑穗上的红绸沾了些尘土,却依旧鲜艳。我望着远处的群山,知道阿合迭的残部逃不远,而大宋的旗帜,已在这片异域的土地上,扎下了更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