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浮桥疑影(1 / 2)

第六章 浮桥疑影

景炎元年二月初五辰时,公历1275年3月7日,辰时。

虔城义军驻地的院门外,日头刚爬过树梢,暑气已漫上来。

粮车轱辘“吱呀”碾过泥地,吉州来的粮队终于到了。

为首的刘山挎着弯刀,青布短打沾了层薄灰,袖口凝着汗渍;

身后四个扛粮袋的伙计,肩膀被麻绳勒出红印,城郊的王阿公拎着布口袋,小跑着跟在最后,布角沾了点田间泥。

“属下刘山,奉家兄刘铁之命,送五十石糙米、三十斤腊味来见丞相!”

刘山抱拳行礼,声音压过蝉鸣:“这腊味是去年腊月晒的,干稻草裹三层,再铺草木灰防潮,暑天也能当干粮。”

文天祥迎上前,指尖触到粮袋粗布,能摸到糙米颗粒:

“辛苦你了,刘铁在吉州御敌,你又千里送粮,刘家兄弟都是大宋栋梁。”

王阿公这时凑过来,把布口袋放石桌上:“丞相,我带了上月晒的豆角干、萝卜干,泡软配糙米饭,能省新鲜粮。”

辰时中,堂屋开席。

八仙桌上摆着三样菜:客家米粉裹酱色汤汁,撒了青蒜;

瓷碗里的霉豆腐裹红油,撒着辣椒末,是食用油拌米酒腌的,能存一年;

还有盘腊味,泛着琥珀色,是去年腊月存货,切面能看见紧实肉丝。

众人围坐,刘山夹块腊味放文天祥碗里:

“丞相尝尝,咱客家腊月晒腊味——冬至后粗盐搓肉,晒四十天,

草木灰埋陶罐,能存到开春。这是去年的,现在吃还咸香。”

“好法子!”文天祥咬了口,油香散开,眉头舒展,

“元兵压境,粮草金贵,这腊味解了燃眉之急。”

瘦伙计擦汗接话:“去年腊月村里都晒腊味,就怕打仗缺粮,

草木灰防潮管用,腊味连霉斑都不长。”

王阿公指了指霉豆腐:“这是赣州老法子——豆腐发酵出霉,

拌油、辣椒末、米酒腌,装罐封紧能存一年,暑天配糙米饭最香。”

席间热闹,白砚坐在我身旁,没急着动笔,只记着储粮法子,

偶尔抬头看我,眼神像在确认。我朝她点头,她耳尖微热,赶紧低头捏着衣角。

辰时末,席散了。

众人挪到院角老槐树下歇凉,树影遮着石桌。

刘山和伙计们扯衣襟扇风,文天祥站在另一张石桌旁看粮册,指尖划着“城东粮商”。

我搬竹凳坐白砚对面,把纸笔挪到石桌上:“席间的储粮法子,补些细节记下来,给各队传下去更实用。”

白砚展平糙纸,握笔点头:“刘云大哥说,我来记。”

“腊味除了草木灰埋罐,老卒说浸熟油封罐能多存俩月,还防虫,你家常用哪种?”

白砚眼里带笑:“我阿婆两种都用,先埋草木灰,再浸油,腊味更油润。”

我点头:“记上‘腊味可先草木灰埋,再浸熟油封罐’。”她笔尖飞快划过糙纸。

“霉豆腐若有不吃辣的,只用米酒酿腌,多淋油也能存一年,还带酒香。”

白砚“呀”了声:“我阿婆给李叔做过,比辣的鲜!”说着补了“霉豆腐分辣与不辣版”。

聊到干菜,我道:“干菜垫腊味蒸,吸油不腻,明天练兵间隙能试试。”

白砚耳尖红了:“明天就练兵吗?怎么教?”

“挑五十人,三人一组练,既能查内鬼,战时还能侦查。你得空帮记训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