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义旗初举
第三章 石魄初现
景炎元年二月初三,公历1275年3月4日。
军器监的风箱声比昨日更急了——自昨日第三根突火枪炸膛伤了两个兵卒后,李铁匠就没合过眼。
我蹲在铁匠铺门槛上,看着他把新锻的枪管往冷水里淬。“滋啦”一声,白汽裹着铁腥味冒起,他却盯着水面的铁屑叹气。
“还是脆,元军的铁甲劈不开不说,再炸膛,咱们的人就要先折在兵器上了。”他皴裂的手背上,还沾着没擦净的火星。
白砚蹲在旁边捡废铁屑,眼尾沾了点铁灰,手里捏着半块上次从锡矿捡的碎石。
“你上次说的‘稀土’能让枪管变韧?可咱们连稀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王婉婉这时从东市过来,肩上挎着军器监的废铁账册,布包沾着赣江的潮气。
“六月的虔州暑气已显,我想起爹说过,罗霄山脚下有乱石滩,以前收废铁时见过特别硬的石头,或许能找着线索。”
三人一拍即合,揣上客家米糕就往城外走。
山径旁的樟树叶晒得发蔫,蝉鸣声裹着江水的湿意扑在脸上。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竹林里飘来熟悉的山歌,调子脆生生的,还带着客家语气词:
“哎呀嘞——石胆硬来石胆坚,
千年万载唔变心哟!
克晓得?”
白砚先跑过去,见竹林边的田埂上,陈阿婆正坐在石头上编竹篮,篾条在她手里翻飞,指尖缠着块蓝布帕子。
“刘云小哥,白砚姑娘,婉婉丫头,这大热天往山里跑,是找啥紧要东西?”阿婆放下竹篮笑。
“阿婆,我们找能让兵器变韧的石头!”白砚递过手里的碎石。
陈阿婆接过来摸了摸,又凑到鼻尖闻了闻,摇头:“这是普通青石,脆得很。你们要找的硬石头,得去山泉那边寻。”
她用篾条在地上画路:“顺着竹林后的黄泥路走,过了山涧石桥找马哥,就说我让来寻石胆。他会指你们见个叫阿黎的姑娘,那丫头懂草药也认奇石。”
“记住,过石桥别走红左岔路,通野猪窝;走右边,见紫花藤就到山泉了。”说完又唱:
“哎呀嘞——山路弯来水弯弯,
寻得奇石心莫急,
平安回来才是安哟!”
谢过阿婆,我们顺着黄泥路往山里走。暑气被竹林挡了些,脚下泥土带潮气。
走了约莫一刻钟,听见山涧的流水声。过石桥时,果然见个穿粗布短褂的汉子坐在桥头抽烟,手里柴刀的把儿缠着防滑布。
“大哥,阿婆让来寻石胆,改良抗元兵器用。”我上前拱手。
汉子打量我们一番,指右边的路:“见山泉喊‘要寻治癣的石粉’,阿黎会应你。她性子冷,别碰她药篓里的紫叶草药。”
顺着汉子指的路走了半柱香,紫花藤的香气先飘过来,接着是泉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