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80章 地窖擒得智囊臣,解缚共论天下计

第480章 地窖擒得智囊臣,解缚共论天下计(2 / 2)

话音未落,茶盏重重落在石案上:“陈琅与朕有隙,与你更是宿敌。可这些年你暗中相助的书信,朕皆珍藏。” 他倾身向前,烛火在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你我所求皆为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天下重归太平。为何非要执着于‘宋’与‘燕’?”

赵普握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建隆雪夜与太祖定策的豪情,太平兴国劝太宗修内政的无奈,此刻与柴熙诲的话语交织在一起。他辅佐赵氏,所求本就是天下一统,可这个理想在赵氏手中屡屡受挫,如今却在新帝身上看到了曙光。

“陛下之策,确为治世良方。” 赵普语气稍缓,却仍有顾虑,“可臣身为宋臣,若降燕,恐遭天下士人耻笑,更无颜面对赵氏先祖。”

“士人所鄙,是背主求荣之徒,而非为百姓弃暗投明者。” 柴熙诲走到窗前,指着忙碌的百姓,“他们所求不过温饱安宁。若你辅佐朕,将‘集权之策’融入治国,早日实现天下一统,这才是真正的‘忠’,才是不负自己的理想。”

说罢,他拿出一份奏折 —— 竟是赵普写给赵光义的《均税疏》,上面赫然有柴熙诲的朱批:“此策可行,待天下一统后,由政学署细化推行。” 原来,这位新帝早已深入研究过他的主张,甚至全盘认可。

赵普望着朱批,眼中的决绝渐渐化作挣扎。茶汤晃动间,映出他鬓角白发,半生为赵氏操劳,如今理想近在咫尺,却需改换门庭,这究竟算不算 “背叛”?

四、沉默留白:智囊归处待来日

政事堂内,唯有秋风轻拂帘幔的声响。陈恪静静伫立 —— 他深知,这是两位心怀天下者的思想交锋,旁人无法置喙。

柴熙诲并未催促,只是将热茶推近:“赵相公,不必急于答复。朕给你三日,可在汴梁走走,看看燕军治下的民生。三日后,若仍求死,朕必成全;若愿辅佐,政事堂永远有你的位置。”

赵普抬头,眼中闪过感激,缓缓起身,对着柴熙诲深深一揖。这一揖,不再是宋臣对燕帝的敷衍,而是两位政治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他摆手拒绝搀扶,独自迈出政事堂,秋日阳光下的背影,虽显孤寂,却也隐约透出希望。

望着赵普远去,柴熙诲对陈恪笑道:“若得赵普相助,一统后的治理便稳了几分。”

“陛下以‘理想’相邀,远比‘威权’更能收服人心。” 陈恪点头,“父亲常言‘天下英才,愿为知己者死’,陛下此举,正是知己之道。”

此时,内侍来报:“陈太师听闻赵普被俘,愿修书劝降。” 柴熙诲展开奏折,见陈琅写道:“普有治世之才,惜遇明主晚矣。燕朝需此等臣僚,天下百姓亦需此等臣僚,望陛下惜才、普亦惜己。” 他将奏折递给陈恪,笑道:“看来,赵普的选择,或许无需三日了。”

秋日暖阳透过窗棂,洒在《藩镇收权策》与《均税疏》上。两份来自不同时代、却怀揣相同理想的文书静静相叠,仿佛在诉说着新旧交替的必然,也预示着 “天下一统” 的盛世,正缓缓走来。而赵普的抉择,必将成为这幅盛世画卷中最关键的一笔。